草上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肆深呼吸,開始作長篇大論的講解。
這事看起來小,影響卻很大,認真深究,其實是古人對火炮本質掌握不深的原因。李肆本來也想搞砂型鑄造法【1】,可那就得花大時間做基礎研究,現在可趕不及。
龔振麟的鐵模鑄炮法最大的變革不過是加快了鑄造速度,降低了成本而已。在火炮質量方面,其實並沒有質的提升,儘管他在自己的書裏說什麼“內膛光潔如鏡”,可仔細考究,鐵模起到的作用,僅僅只是便利了炮體鑄造。在炮芯部分,依舊沿用老辦法,用的是鐵芯裹泥【2】。
泥範鑄炮的大問題就是範泥調製不當,溼氣問題很難解決。泥範顆粒縫隙大,就會吸聚空氣中的溼氣。可如果泥範顆粒太小,原本的水分又散不盡,這就是它的致命缺陷。鐵水灌入後,溼氣受熱蒸騰出來,在鐵水中形成氣泡,導致造出來的炮總有蜂窩空巢。如果這空巢出現在內膛裏,這炮基本就廢了。
鐵模鑄炮法雖然免了外層的泥範,但內層還用泥芯,儘管溼氣比純粹的泥範少得多,但還是難以避免。而且泥芯的表面光潔度很容易出問題,造出的炮和泥範鑄的炮一樣,都需要在旋磨內膛上下很大功夫。【3】
火炮最重要的不是炮體,而是內膛,如果能徹底丟開泥範,氣泡問題就能基本消除。龔振麟的鐵模鑄造法原本還可以再朝前進一步,但目的和眼界的侷限,讓他對火炮製造的貢獻就此止步。
爲了解決內膛問題,英國人在四五十年後,靠着蒸汽機的蠻力,在鑄造出來的實心鐵柱上直接錘鑽出炮膛。李肆現在沒有蒸汽機,他只能以龔振麟的思路爲出發點,依舊用鐵模,也就是鐵炮芯。
但用鐵炮芯的話,就有一個絕大問題,這就是關鳳生的疑問,怎麼把鐵炮芯取出來?如果太早取,會損壞還沒冷卻完畢的內膛,如果太晚取,鐵芯就會跟炮融在一起。
李肆的解決方案是一個綜合工程,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鐵芯的打磨,必須要打磨得極爲光滑,真如鏡面一般,雖然現在沒什麼趁手的工具,磨牀也還靠人力,但這是小炮,問題還不大。第二則是進一步研究鐵範漿液,讓它能更有效地阻絕鐵水和鐵芯的粘連。
第三點就得靠何木匠出手了,趁着這幾天搭建新爐子,提升鐵料質量的功夫,李肆把變速齒輪的漸開線理論教給了何木匠和他的學徒,其實李肆也不懂什麼漸開線方程,但原理知道,教給了何木匠,讓他能琢磨着解決實際問題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