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個考慮,在他招募北江船行船丁的時候就在醞釀,之後段宏時和範晉加入進來,終於構建出了天刑社。
“天刑社”這個名字,是段宏時想出來的,很直白,李肆的軍隊,是要代天行刑,而具體的思想內容,則來自於範晉。
早前翼鳴老道搶先將他們總結出來的東西命名爲“天主道”,可這套東西還是太宏觀,只適合所謂的知識分子鑽研,還沒有經過“本地化”修飾,並不適合推廣。所以段宏時就將其中的三個相信,以及天道罰行等等偏重人心的內容拆出來,想弄成一套通俗一些的理論。
範晉嚼透後,覺得需要對軍人這部分作更多闡述,一直在有意識地擴展這部分的東西,而李肆有了這個想法,範晉就將這些東西整合成型,最終就出來了一套只針對軍人的天道理論。
天刑社的章程是一個很精練的邏輯,第一部分講理論基礎,說的就是那三個相信,只是已經被更名爲“天人三論”:普天之下,人人平等;謀求富貴爲上天賜人之權;謀求富貴而不害人是上天對人之願。
以天人三論爲出發點,第二部分說到具體的思想:爲何乾坤倒轉,日月無光,人心如豺,哀苦難當。就因爲這天道一直受塵世矇蔽,唯有志士攜手守護,才能還天道清朗。而這樣的志士代天行刑,不再是常人。
由此得出了三點結論。第一點,守護天道,需以性命爲獻祭,視己命已歸上天。第二點即是天道罰行不罰心,皮肉之下的人心爲上天所有,非凡人所能追究。第三點……
第三點結論,行天刑者無數,代天裁決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他李肆,其他人都奉他的裁決而行。讓李肆很是感慨,他也成了“元首”類別的人物,可這是絕不可少的。
上述內容,由段宏時成文,語句淺顯,言必稱聖賢,反正類似的道理,古人說得早已通透,信手就拿來用了,跟這個時代看不出什麼隔膜,李肆不得不感嘆自己老師的修飾功夫,真是深得儒士精髓。話又說回來,天刑社融合了道家的思想之根,墨家的行事之風,同時在章程的後半部分,又體現出李肆所帶來的工業社會的諸多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