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海軍合作臨時條約》是英華與不列顛各有所求的妥協產物,不列顛不希望英華海軍繼續在里斯本以北的歐洲海域活動,但抱着有便宜就佔的心理,又希望這支艦隊爲這場戰爭出力,地中海正是最適合的去處。英華艦隊可以在地中海牽制法蘭西海軍,打擊法蘭西的重要盟友:薩丁尼亞王國。
英華對地中海也抱有濃厚興趣,計劃中的蘇伊士運河建成後,東西方航路就會轉到這裏,爲此就需要作若干準備。除了掌握航路的水文、港口資料,摸清奧斯曼土耳其在地中海的勢力佈局,嘗試尋找合適的落腳點外,在地中海獲得另一個盟友也非常重要。
薩丁尼亞王國雖是法蘭西盟友,但跟奧地利貌合神離,在這場戰爭裏持曖昧立場。儘管蘇伊士運河還只在紙面上,但不妨礙英華以外交和軍事兩處下手,跟薩丁尼亞王國單獨另開一局。
因此李克銘帶着半個艦隊前往撒丁島,準備先行“訪問”卡利里亞,再視薩丁尼亞王國的反應,決定下一步行動。
至於爲什麼只帶半個艦隊,這要歸功於不列顛人的“友誼”,他們雖然賣煤給英華艦隊,卻不遺餘力地使小絆子,煤全是溼的。李克銘不願無所事事地在里斯本曬太陽,整理出一部分幹煤後,就帶着一半艦隊上路了。
艦隊將近卡利亞里,李克銘沒有放鬆警惕,自率速度最快的旗艦巡查後方海域,在半帆轉向時遇到了一艘打着十字旗的縱帆商船。依照地中海的航海慣例,打十字旗就意味着屬於歐羅巴陣營,英華艦隊雖高掛雙身團龍國旗和飛龍行雨海軍旗,但爲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也打着十字旗。
這艘看上去即便不是盟友國,也該是中立國的商船似乎也是去卡利亞里的,可沒想到,這傢伙突然滿帆加速,搶到了跟林亮號並肩而行的位置,升起了海盜旗……
地中海南岸的各個據點都是海盜窩,這點常識李克銘清楚得很。從阿爾及爾、突尼斯、的黎波里一直到班加西,這些據點名義上由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但實際權力卻盡歸頭銜爲“帕夏”的當地統治者。帕夏們所轄疆土物產貧瘠,唯有民風彪悍,精於航海,於是發展出了海盜經濟。早在兩百多年前,歐洲人就將其稱之爲“北非海盜”,列爲談虎色變的恐怖之敵。
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後來的荷蘭、不列顛和法蘭西等國爲什麼會掀起大航海的熱潮?原因之一就是奧斯曼土耳其阻斷了絲綢之路,所謂的“阻斷”,不僅體現在陸地上,也體現在海路上。北非海盜的興起,讓地中海航路風險劇增,這纔有了好望角海路的開拓。
雖然作好了與北非海盜遭遇的心理準備,但上到李克銘,下到普通一兵,都沒預料到會被海盜主動找上門來。艦隊路過阿爾及爾附近海域時,那些來歷古怪的海船都是有多遠就躲多遠,絕不敢在艦隊的視野裏穩穩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