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是石英料沒選好,還是鉛黃沒擱夠啊?”
李肆掂量着這陀色澤如啤酒瓶的東西,眉頭皺了起來。
很老套的穿越衆把戲,燒玻璃,李肆的那樁大事業就是這個。可跟一般的穿越衆不同,他當記者的時候,曾經深入採訪過工藝玻璃廠,對這玻璃的燒製技術,有更深的瞭解。
要燒出透明的光學玻璃,關鍵得三個條件,一個是得有合適的耐火材料,最好是達到鍊鋼級別的耐火磚,鄔亞羅折騰出來了粘土磚,這個條件具備了。第二是得用純度很高的石英砂,這個在華夏難度有些高,就只能對一般石英砂進行精選,粉碎和煅燒。第三是加氧化鉛,華夏古代的玻璃產業基本只產琉璃,就是沒掌握到氧化鉛的作用。氧化鉛在這裏叫鉛黃,不是稀罕物,很容易買到。除了原料,生產時還得不斷攪拌,所以玻璃爐窯也需要全新設計。
李肆帶着少年們在山上淘金的同時,就讓鄔亞羅在山下鐵礦那裏搭起了屋舍,開始研究燒製光學玻璃。半個月過去了,看起來沒有太大的進展。
“就以這翠玉琉璃作東西,也能賣得出去。”
鄔亞羅卻是很有些滿足了,從一個燒木炭的炭頭,轉變爲研究耐火磚的“磚頭”,現在又躋身爲琉璃匠師,簡直就是鯉魚跳上了龍門。
“那能賣多少銀子?沒好的畫師勾畫,一個琉璃瓶還賣不到一兩銀子……”
對這傢伙的不求上進,李肆很是惱火。他之所以選擇玻璃爲事業起步點,在於這東西在眼下的康熙朝不算扎眼,京城有琉璃坊在造,不過那都是接料再加工。目前的華夏,就少數幾個地方能產玻璃,而且質量都很次,特別是光學玻璃,更沒出產,就只有洋貨。
洋貨進來的不少,價錢也不低,民間已經接受這東西是高檔奢侈品,市場夠大。另一個原因則是,這東西是基礎產業,攀出了這一項科技樹,就能得到很多項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