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肆有明暗兩層目的,明的是推動商人進行資本融合,畢竟一家之力弱小,積衆家之力,才能形成規模。不僅能在自由競爭中稱雄,也有利於政府監管,這屬於他在工商上抓大放小的基本策略,放開對個體和散商的管制,扶植產業巨頭。
而在暗處,他期望能通過公司制的發展,讓經理人階層進一步壯大。經理人階層的壯大,不僅會推動知識的普及,平衡傳統讀書人對社會的影響力,也能培養政府所需的實用人才。
總而言之,工商要大發展,就不能靠以前那種家業傳承的模式。
這雖然有悖於傳統,可就李肆所知,合夥經營的歷史在華夏已經很悠久了,像是“掌櫃”這一類的職業經理人,也已經有成爲單獨一個階層的雛形。公司不過是再往前走了一步,把以前一些潛規則丟在明處而已。像是他的青田公司、佛山鋼鐵、東莞機械,都是公司,沒見有入股東家出聲抱怨啊。
“老爺子說,咱們商人分幾種……”
彭先仲娓娓道來,商人分官商、閒商和本商幾類。這很好理解,凡是上面官府關係斷掉就垮臺的生意,那都是官商。凡是手頭有閒錢,什麼生意賺錢就做什麼,也沒辦法做深,這就是閒商,比如放利錢的,湊份子的,開礦的,倒騰熱銷商貨的。而本商是以業爲根,大部分都是作坊主,還有些是多年作出的老生意,有了極固定的商路。
官商不說,閒商對公司什麼的也無所謂,因爲他們的着眼點就在銀子上面,只要能賺銀子就好。可本商就極忌諱這公司,他們雖然也是賺了錢就買田,但那田卻只是養老,家底都在這生意上。
“把他們比作農人,這生意就是他們的田,要讓農人把田拼在一起,一同覈算收成,就像……他們可很難接受。”
彭先仲話裏晃過一件舊事,那就是李肆成立青田公司後,在李莊推行農社,結果遭了挫折,李肆這幾年來有不少爛事擺不上臺面,這也是其中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