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英華官府正在下鄉,結構讓人很是看不明白,而天王府的三廳六科外加軍令廳的軍政結構,看起來像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外加宋時的樞密院,內裏卻是雲霧繚繞,不深入實務,也搞不懂具體的權責運轉。但就是這一套已經呈現中央對地方的政務架子,不僅全盤接下了滿清官府對廣東乃至廣西、福建各一部分地域的治理,還讓人心安定,工商繁盛。
李肆在政務上借用了後世的成熟管治架構,自然能做到深而細,相比之下,他的情報部門更爲先進,完全是超越若干時代的非凡產物。
於漢翼所掌的禁衛署直屬天王府,性質就跟某帝國主義大國的聯邦調查局一樣,任務由內而外分爲三層,一是調查和處置危及李肆個人安全的威脅,二是消除針對核心要員和關鍵部門的威脅,三是拒阻清廷的探子細作。
尚俊所掌的天地會是不見光的祕密組織,更由李肆一手把控,性質跟那個大國的中央情報局一樣,活動範圍都在英華之外,由此任務也相對繁雜。刺探清廷動向是最基礎的工作,這項工作就已涵蓋太多。爲此正不斷向清廷治下的官府和民間滲透,搭建情報網絡。
羅堂遠所掌的軍情處劃到了軍令廳之下,專爲軍事服務。不僅肩負繪製軍用輿圖的使命,陸海各軍偵騎哨探都要向其提供軍情。藉着俘虜的若干清廷綠營要員,軍情處還在當面清軍綠營裏發展了自己的一套情報網絡。雖然跟禁衛署和天地會相比,規模最小,人員最少,但職權卻跟於尚二人平行,甚至經常是於尚二人爲羅堂遠打工,畢竟英華現在還是以軍事爲重。
這一套架子是因應需求的專業分工,相比之下,滿清壓根就沒有國家級常設情報機構。
滿清沒有情報機構,的確難以想象。漢人王朝時代,自唐時起,對內對外的情報機構就相次建立,如唐時武則天的內衛,宋明時職方司所承擔的一些職責。對內自然是鞏固皇權,對外則是基於實用主義,在某種程度上承認華夏非四海賓服的中央王朝,而是疆域有邊,教化有限,外敵確在。
總體而言,對外的情報機構很難擺上檯面,但終究在漢人王朝的體制中一直存在。到了滿清,原本還承擔着一定諜探任務的兵部職方司再不提“外”字,而原本明代的東西廠內廠錦衣衛也被當作苛酷之政給廢掉。前者看似擺足了中央王朝的架子,後者更是被當作“仁治寬政”的象徵,被不少人拿來說事。
可滿清的皇權已到極致,臣子就是奴才,“朕即國家”名至實歸。在奴才裏找一些心腹,靠漸漸發展起來的密摺制度,人人皆是特務,相互監視,只有一個上線,那就是皇帝。以此政策對內,面子既光鮮,骨子又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