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肆的工商佈局,連帶全新的治政體系正攤開架子,不僅缺人,也更缺銀子。除開支撐新型政府、軍隊和科技研發的花費,在教育、交通和其他公共設施上,也急需海量資金。英華新得和計劃要得的地盤,都不可能提供太多賦稅,甚至還要中央補貼,這些銀子自然都得着落到工商身上。
一年之內,工商總會在英華境內不可能貢獻出如此鉅額的稅收,李肆只好把目光投向南洋。
此時的南洋,還不是百年後列強滲透已深的南洋,不列顛人正一門心思在莫臥兒王朝身上吸血,法國人在東南半島有諸多嘗試,卻屢屢碰壁。西班牙就守着菲律賓埋頭經營,荷蘭被逐出臺灣後,就在印尼和馬來亞一帶經營。列強的殖民疆域還未將南洋填充完畢,在東南半島,深受華夏文明影響的諸多民族都還有與殖民者對抗的力量。
這是南洋最混亂不堪的時代,殖民者、土著、海盜,還有明清交際時代投奔南洋的海量華人,在這個混沌的疆域裏各展神通。李肆正是怕動作太明顯,攪得南洋衍進到未曾預料過的局面,特別是推動歐洲列強提前凝結“東南亞共識”,所以還只是以南洋公司爲僞裝,將自己的力量探入這個混沌疆域。
即便如此,英華佔着南洋貿易通路的命脈之底,攜着南洋任何一方勢力都不可能單獨抗衡的實力,用上小半心力,都會讓南洋局勢大變。李肆只希望自己能搶在時間前面,把握住南洋局勢。
所以這一趟南洋之行,本質上是一次英華背後推動,以南洋公司爲旗號的貿易之旅。南洋公司主動帶生絲、絲綢、茶葉、瓷器和鋼鐵等商品出門貿易,先期目標是廣南、柬埔寨和暹羅這片列強滲透不深,華人勢力頗重,上層統治者對華夏還算恭敬的區域。
行動期間,英華海軍一面護航,一面測量,蒐集海流風向水文資料,建立成熟商路。而吳崖所領陸軍則要守護南洋公司在幾地所設的貨站,同時視情況許可,以擴大英華影響爲目標,插手當地事務。
李朱綬所領文官接受了這解釋,再不多言,接着會議轉入實務。
結束了普仁殿的“表演”,李肆換上慣常穿的紅衣軍服,跨上戰馬,領着龍高山和格桑頓珠等侍衛絕塵而去,直奔黃埔書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