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老秀才點頭:“沒錯,他們太老實了,可他們又都沒有之前田克五的運氣。就想着在丁銀一項上能真正‘均平’,雖然本心不一定是憐恤草民,更多還是爲了收起錢糧來順暢方便,卻不曾想,得罪了太多的鄉紳。”
李肆大概是明白了一些,這賦稅一事,田銀好說,田就擺在那,可丁銀卻不好打理,畢竟人是能動的。在一條鞭法之後,人身服役成了以銀代役,而這負擔卻大大的不均了。按“田均人頭”來算,富人當然低得多,負擔就輕。而窮人則高得多,負擔就重。光以人頭數來收稅,根本就不現實,也不公平,也給貪污作弊留出了太多空間。所以一條鞭法之後,不管目的只是想收到足額丁銀,還是在憐恤草民,全國各地都在嘗試着“丁隨糧辦”,也就是將丁銀攤到田畝或者地銀上,以至於到康熙年的人丁統計裏,那一個“丁”已經不是真實的人口數量,而是納稅單位。
只是要做到“丁隨糧辦”,必然會損害富人的利益,特別是地方上那些基層鄉紳的利益,如果地方官要認真推動這項政策,就會觸動一張盤根錯節的大網。
老秀才搖頭輕笑:“尚藩平定之後,廣東稅賦之變曲折來回,每一轉折,都會掀起風波。去年是今上登基五十年,今年又在籌辦六十大壽,巡撫滿大人要的只是全省地方安靖……”
“如今這二位下力過深,幾乎激起紳變,而小民又夾在裏面,也要藉機鬧事,各縣又在觀望風色,侯着此中福禍,眼見波瀾將起,滿大人當然想着趕緊處置。不是楊衝斗的兒子楊津跑去叩閽,估計部議已經下來了。”
羅師爺一個激靈,趕緊插嘴:“李大人其實本心也是憐惜這二位的,只是身不由己。段老先生也該知道,李大人收三成火耗,也不過是蕭矩曹規,在此之外,可未增一項雜派。”
聽到羅師爺爲自家東主維護形象,段老秀才和李肆對視一眼,都在無聲低笑,李朱綬怎麼會不是清官?滿天下的官老爺,那都是清官!大清的官嘛……
明白了這廣東府縣風波,根源不過是稅賦政策上的動盪,由此上升爲波及一省的政難,李肆不由慨嘆,泱泱華夏,盛於農也敗於農,不擺平皇糧的三千年糾葛,華夏就永無出頭之日。而真要切進這個問題,根本就是一罈醬缸,無處下手,太複雜了。
李肆很快就將思緒從這團迷霧中掙脫出來,現在他想這些有什麼用?不解決掉賴一品,他連飯都沒得喫。
日近正午,金山渡的汛守營房遠遠可見,李肆呵呵笑了,就不知道那位鳥槍把總,在看到羅師爺帶來的行文後,臉上的表情會是如何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