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總制三邊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邊鎮不是內地,他這總制三邊雖然與封疆大吏差不多,可是若只是吟詩作對,又或者只知錢糧卻遠遠不夠,重要的是,你得讓丘八們服氣,只有那些兵痞們對你有敬畏之心,政令才能通達。
這就需要點手腕了,一個讀書人,想要得到丘八的尊敬顯然有些難,不過楊一清做到了,而且還做的很出色,甚至是軍伍經驗較爲豐富的柳乘風,對這個人都有很高的評價。
當然,讓楊一清入閣,是爲了鞏固邊防的打算,楊一清在邊軍中的威望較高,由他入閣,就是向邊鎮透露一個信息,攝政王不會和邊鎮爲難,從此以後,他們只管衛戍關防即可。
楊一清這種人,當然不是軟柿子,也不是焦芳想拿捏就拿捏。
結果就是,雖然內閣大臣有了三六九等,可事實上卻各有各自的底蘊。
有了自己的班底,而接下來,柳乘風的詔書就是開始對讀書人動手了,這些讀書人,這些時日罵也罵夠了,對柳乘風可謂深痛惡絕,而開考取吏,一下子在讀書人之中頓時引起了譁然。
詔書一出,各家報館爭先報導,先只是複述詔書中的內容,隨即便是分析開考取吏的利弊,最後就是相互對罵,反對者自是理直氣壯,支持者似乎也漸漸有些市場,絕不肯喫虧。
只不過罵歸罵,罵來罵去還是讀書人罵讀書人,似乎和柳乘風也沒太大的關係,至少相當一段時間內,轉移了他們的注意力,不過既然是第一件拿來抓的頭等大事,自然絕不容有差錯,好在有楚國的經驗在,而內閣學士李東棟顯然對此事有許多的經驗,因此這個重擔,也就交在了他的身上。
一場變革,在無數的罵聲和歡呼之中蹣跚而行,這似乎……早已是大明朝改不了的積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