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握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手舞青龍,越舞越窮,家裏弄得像賴烏龍。”鼠人家鄉有的人這樣自嘲和揶揄自己做淘籮。
爲什麼叫“手舞青龍”呢?因爲做淘籮都是用一根根細長的篾絲在向底子和框口上編,有時青色的篾絲在做淘籮人手指的快速撥動下起伏波動,恰似龍蛇騰遊呢;家裏弄得像賴烏龍,這倒是實情。劈竹子,打節、起黃篾,刮篾子產生的篾青、篾花,削口條削下來的屑粒子都是廢料垃圾,再加劈竹子、起篾子、劃篾絲、刮篾子,所要的場子都很大,整個家裏確乎有點亂,有點髒,說搞得像賴烏龍一點不爲過。然而,這就是當時農民爲掙點手頭的活動錢、零花錢所應作的付出,亂了、髒了,收起來,理好了,掃乾淨後坐下來,很舒暢,很有成就感噢!
淘籮,又叫“筲箕”,是一種竹器,淘米的用具。因其編織較細密,有時被討飯者挎在手臂上,所以鄉下人也會戲稱“討飯籃子”。
寫這段文字時,鼠人先查“淘籮”,沒有這個詞的“百科”解釋,後查“筲箕”,卻有專門百科詞條,解釋一大片,概而言之,中國民間用來盛米,淘米的扁形竹筐。亦可見用之書面語,筲箕比淘籮更有普遍性。
鼠人家鄉靖江是個盛產青竹的地方。因爲這地方原就是沙灘,沙質土最適合青竹生長。條條圩村,家家屋後,都有竹園。東圩到西圩,宛然一條條青色的長龍。每當逢集,從這一條條圩村當中,常有人扛着一扛扛竹子出來,到集上去賣。在路上,特別是街頭,常有許多私自買竹子的人。這些本地的青竹消費者,除少數是買了請篾匠做竹器傢俱自己用以外,大多數是靠買竹子做成淘籮、籃子一類竹器製品再賣出去賺錢的人。
家鄉人做淘籮有多大賺頭,鼠人爲何也想做淘籮來賺錢呢?原來行內人都有客觀評估:少說丁頭賺,做得好一翻三。“丁頭賺”就是花多大本錢能再賺多少錢,實際就是一變兩,一翻三,就是一個本錢能賺兩,那是做淘籮的最高境界了。不管怎樣,這樣的賺頭對於當時做工分,一個勞動日十分工年終決算只能算兩毛、三毛錢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且,即使工分值高,也得等年終決算,才能拿到幾個“餘糧”錢,哪有平時手頭扒扒來錢靈活、方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