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握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燴麪粉是用優質小麥麪粉製成的,加雞蛋和鹽,在和麪之時就將其揉入麪粉之中,經反覆揉搓,使其筋韌,揪成小劑子,捏成片狀,兩面摸上麻油。煮麪之時,幾番抖動,面片便由粗變細,被拉成寬約2厘米的薄面條,在滾水裏浮沉幾番也不易斷開,面分爲四兩或二兩一份。
燴麪之香,功夫在於湯,湯是由小山羊肉和腿骨熬成的,加入黨參、當歸、黃芪、白芷、枸杞等中藥熬上一天,既去了羊肉的羶氣,又消減了羊肉的火氣,十分滋補。舀上幾勺高湯,把新鮮燴麪和少許紅薯粉直接放入高湯中煮,燴麪盈潤如百合瓣,外滑內韌,湯的鮮味細細滲透進面裏,鮮香撲鼻;加上幾塊羊肉,配以枸杞、黃花菜、木耳、鵪鶉蛋等,上桌時外帶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鮮。把面一小段一小段咬下,喝口湯,夾片羊肉,色、香、味足了。
鄭州燴麪大興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得益於改革開放、流動人口大量增加、餐飲業需求大增,先是老字號“合記”的羊肉燴麪獨領風騷,然後是“蕭記三鮮燴麪”異軍突起,並快速發展,二十年間成爲ZZ市餐飲的城市名片,一碗在手,酣暢淋漓的燴麪別具另種風情。
以上是網上關於燴麪和鄭州燴麪的介紹,很長知識。我們沒有來得及考察這家“三鮮燴麪”的店主是否姓蕭,但面有筋道,色香味俱佳,羊肉片也不少,一碗在手,確是喫得酣暢淋漓的。
離開“三鮮燴麪”店,我們又在街上小小地遊覽一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飯後走步已成爲我們的生活習慣,而且,我們的火車票是晚上十點多的,時間還充裕。幾個晚上下來,火車站和二七廣場這一帶我們都轉得比較熟了。二七紀念塔11層,在燈光的照耀下,層次分明。從正面看,是雙塔;從側面看,則像是單體。塔的第11層是報時的鐘面,標示時點的橙色光標,綠色的時針和分針,紅色快速移動的秒針,在夜空裏都清晰可見。在步行街,通往二樓的電梯環廊外的一根根彩燈猶如美麗的花環整齊排列,不停閃爍,煞是好看;近處,一隻昂首挺立的長頸鹿彩塑,有二層樓那麼高;周身透亮,由腿到脖頸,是一圈一圈赤橙黃綠青藍紫的七彩光芒。
走着看着,感覺時間不早了,我們到賓館前臺取出行李箱,到火車站候車,K2278次,2216發車。再見,鄭州!次日清晨,706,到達合肥,平安返家。一次完美的自由行永留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