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握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後的行程由港邊進入一望無際的平疇中的大道,這與莊富生記憶中的挑擔前行的情景完全吻合。江北平原,真的坦蕩如砥,罕見高地陡坡,難怪臨江的低矮孤山也得“領蘇中”了。自行車在這平坦寬闊的田間大道上騎行真是太輕鬆了,以至越騎越快,不多會兒,宜陵鎮已在面前。
“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好像河口到這也不太遠啊!”秋萍似乎騎行癮還沒過足,笑道。
“騎車和步走就不一樣,我們當年從天矇矇亮走到傍晚呢,路途過程至今難忘。剛纔查百度地圖時也特別注意了,距離實際也就20公里多一點。從現代交通觀點來看,確實是短途。”這麼快騎到,莊富生也蠻高興。
“當時的工地的印象還有嗎?在什麼位置?”站在鎮邊大道,秋萍問。
“變化很大!那時是大工程施工地,滿眼蘆蓆棚、人字形稻草工棚,到處是灰白一片的沙質岸土,與今不可同日而語。但我後來一直關注這個地方,當時工程地點就靠着通揚運河南側,也許是拓寬工程吧。可惜我在這沒挑一擔土。只是來的當晚去草場挑了兩趟草。當時纔到,許多人都覺跑累了,不願去。我卻主動要求去,因爲我喫了兩碗餛飩,心口撐了,想去通過勞動增強消化——誰知呢,後來喫什麼都吐。”
“不說了,傷心地。所以我開始就不支持你來的。現在到了,看了,如願了,還有什麼事呢?照張相?”秋萍問。
“不爲照相噢,這裏有什麼可照啊?”莊富生推起自行車,向北走,說,“跟我來,再騎行一段吧,到新通揚運河北面看一看。”
秋萍隨他過去。新通揚運河東西向,很寬,有拱形長橋,玉石欄杆。過了橋,見前方田疇平展,圩村整齊,河道縱橫,奇怪的是,微呈四周高、中間低的形態。
“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富生輕聲問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