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地飛行的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淳于羨眉頭微蹙,眼中閃過一絲不解。
李昊白聞言,神色頓時凝重起來,“老相公,話雖如此,但凡事都需有個度。若是一味追求棉麻之利,而忽視了糧食的根本,那最終只會是餓殍遍野,民不聊生啊,除了當今這麼多棉花地,我還打算開墾四倍於它的糧食耕地,以保證我莊上正常的糧食供應。”
他的話語中,透露着對歷史的深刻反思。
1876至1878年間的印度大饑荒,那是一場由棉花種植過度擴張而引發的災難。
當時,印度棉花種植的狂熱,打破了傳統農業生態的平衡,當饑荒來臨,糧食價格暴漲,據統計,有1900萬印度農民因無法負擔而餓死。
那一幕幕慘絕人寰的景象,彷彿又浮現在李昊白的眼前。
他深吸了一口氣,繼續說道:“我們應該銘記歷史的教訓,珍惜每一粒糧食。糧食是人民羣衆的生命之源,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只有確保糧食的充足供應,才能談得上其他的發展。”
說到此處,李昊白不禁想起了那位被譽爲“當代神農”的老者。
那位老人,用一生的時間,致力於讓全國人民喫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