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季前賽的第一場比賽,陸恪再次來到了新奧爾良,如此感覺頗爲奇妙。
在新秀訓練營的時候,他幾乎以爲,自己可能將會加入新奧爾良聖徒,跟隨德魯·布里斯的腳步,學習四分衛的技巧;但,峯迴路轉的最後,他加入了舊金山49人,而後在職業生涯的第一場正式比賽之中,對陣聖徒。
雖然,他僅僅只是一名替補,坐在板凳之上,進行觀摩;雖然,這僅僅只是一場季前賽,比賽雙方的目的都不在勝利之上,而在磨合戰術和球隊陣容;但,如此巧合,還是讓陸恪覺得頗爲奇妙。
尤其是在抵達新奧爾良的第一個晚上,即將離開訓練基地時,陸恪意外地遇到了喬·隆巴迪。喬居然依舊記得陸恪,主動打招呼,兩個人還閒聊了一會。這就讓命運變得更加有趣起來。
可惜的是,陸恪沒有首發上場,這場“宿命”的對決,終究沒有能夠形成真正的圓環。
季前賽的安排是有戰略的,一般來說,四場季前賽,前兩場比賽是檢驗戰術和打磨配合的過程,主力四分衛可能上場一節或者半節比賽,找找手感、熱熱身;剩餘的比賽時間,則有兩位或者三位替補四分衛輪流上場。
一方面,替補四分衛們之間也是存在競爭的,第二四分衛、第三四分衛,這些位置都是有講究的,季前賽就是他們最好的表現舞臺;另一方面,演練進攻組戰術,還有絕對主力、次要主力和第一替補球員也輪流上場,嘗試不同的排列組合。
第三場和第四場比賽,相對而言是更加重要的。主力四分衛很有可能會打滿半場比賽,其他主力球員甚至可能打滿全場,真正地檢驗一下賽季中的狀態和能力。
但,今年舊金山49人的情況卻有些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