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知道,他都知道,什麼身體素質不過關,什麼新秀四分衛的場上判斷能力有待打磨,什麼傳球能力在對抗之中必然有所下滑,什麼傳跑平衡需要穩定,什麼一年生的賽場表現起伏太大……那所有的考量,他都知道。
他不是傻子。
但吉姆還知道,上半場的數據統計不會說謊。
第一節比賽,49人的進攻還是以傳球爲主,陸恪的防守閱讀、傳球判斷等等,表現都十分出色,尤其是前面的八分鐘時間裏,整個進攻虎虎生威、有聲有色,兩個達陣之外,進攻的推進也令人滿意。
第二節比賽,吉姆調整了戰術,更加註重傳跑平衡,一方面是擔心陸恪無法肩負重任,一方面也是希望跑球打開局面,但49人的進攻頓時就陷入了泥潭之中,跑球和傳球的效率都直線下降,一次都沒有推過半場。
數據統計顯示,他試圖讓跑衛來分擔傳球的壓力,反而拖累了傳球的效率。
整個數據報告的最後,來自數據分析師的建議是:建議增加傳球比率。
數據分析師們不是橄欖球相關從業者,他們往往是數學或者統計、統籌方面的高材生以及專業人員,甚至有人從來不看橄欖球,也不參加任何體育運動。在比賽過程中,他們的任務不是分析比賽的排兵佈陣,而是根據數據分析出比賽的走勢和趨勢,然後提交報告。
至於如何解讀報告、如何策劃比賽,這是教練組的工作。
聯盟三十二支球隊,每一支球隊都配備了相關數據分析師團隊,但具體比賽過程中,是否採納,又如何採納,這就有着天差地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