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的父母如何?他成長在什麼環境之下?他的性格如何?爲人處世是什麼風格?比賽作風和私下個性又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在球場之外,他有什麼興趣愛好?他是一個什麼類型的球員?
無數的想法、無數的疑問,在布萊恩的腦海裏沸沸揚揚。
如此說來,着實有些荒唐。在競技體育之中,只有真正的頂尖巨星,人們纔會好奇他在球場之外的生活和形象,比如湯姆·布雷迪和他的世界超模妻子吉賽爾·邦辰(Gisele Bundchen),比如說本·羅斯里斯伯格的性侵醜聞。
至於那些新秀球員,比起場外八卦和個人形象來說,他們的首要任務還是在球場之上證明自己。沒有人關心,這名新秀“是好人還是壞人”;所有人都關心,這名新秀“能不能打好球”。
對於陸恪來說,也是如此。
“十四號”球衣和頭盔之下的那個年輕人,球場之外到底是什麼模樣和形象,沒有人會在乎;與其關心這些沒有營養的炒作話題,不如討論一下,第三週的比賽,應該選擇艾利克斯·史密斯,還是繼續沿用這名落選新秀四分衛。
但,布萊恩卻產生了濃厚的好奇。
不僅因爲陸恪的崛起之路太過神奇;還因爲陸恪的場上表現太過驚豔——不是四分衛評分之類的數字,而是關鍵時刻的勇者之心。在那一刻,布萊恩真正地忘記了陸恪的“華裔”身份,更多是力挽狂瀾的勝利功臣。
打量探望着整條街區,試圖尋找目標建築,不經意間,布萊恩就捕捉到了一個年輕人的身影,推開屋子的正門,手裏提着兩袋垃圾,踩着輕快的步伐,快步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