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且不說萊赫因爲一名球員的商業價值而選擇簽約,這到底多麼荒謬——
大本顯然就不是聯盟之中最具商業價值的四分衛,即使在新秀時期,大本也不是那種具備商業潛力的球員,他不帥氣,甚至還有些笨重,他不善言談,甚至有些粗暴。但,萊赫還是選擇了大本。
更何況,陸恪的商業價值顯然就是一個“理論層面”的推測而已。
單純從商業價值來說,今年的新秀之中,卡姆·牛頓是更好的選擇,作爲新生代跑動四分衛的代表人物,而且還是海斯曼獎得主,同時是狀元秀,再加上他帥氣的黑人形象,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牛頓的市場潛力都是更加值得看好的。這是客觀事實。
而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美式橄欖球在亞洲是沒有土壤的。如果說歐洲市場,至少還有英式橄欖球在廣泛推廣之中,美式橄欖球進入也相對更加容易;但亞洲,這卻是一片荒蕪的處女地,而且幾乎沒有羣衆基礎,這就好像在美國推廣乒乓球一樣,充滿了太多難題,也充滿了太多不確定性。
更爲重要的是,陸恪身上所謂的“商業推廣”價值,必須建立在成績之上。陸恪必須每週都奉獻優秀的發揮,作爲一名新秀,他的根基他的戰績都不太足夠;如果之後的比賽之中,賽場表現開始回落,那麼難度就更大了。問題在於,陸恪現在就連首發位置都還不是板上釘釘的。
橄欖球終究還是和足球、籃球不一樣。足球和籃球在亞洲已經具備了成熟的市場,通過亞洲球員打開局面,這是一個熟悉的套路;而橄欖球,人們不明白球場位置、比分規則,甚至不知道這是用腳踢還是用手扔的,在這樣情況下,一名華裔球員能夠激起的波瀾,着實太過有限。
可能僅僅只是一條新聞而已,又或者是多條新聞,一閃而過。就好像當年推廣達喀爾拉力賽一般,中國賽車手參賽之後,熙熙攘攘、沸沸揚揚的新聞推廣,最終還是沉寂了下去,沒有人給予更多的關注,羣衆基礎終究還是太過薄弱。
歸根結底,爲了所謂的商業推廣價值,選擇簽約陸恪,這就是站不住腳的。也許是附加理由,卻絕對不是主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