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橄欖球是美國當之無愧的第一大球,商業價值和市場份額都遙遙領先,不要說收視率破億的超級碗了,單單隻說每一年的選秀大會——第一天直播節目,收視率就超過了NBA總決賽和MLB世界大賽。
霸主地位,無人能夠挑戰!
可是,相較於橄欖球的人氣和影響力,球員的收入卻着實有些寒磣,令人汗顏。NFL最頂尖的巨星球員,年薪收入可能只有兩千萬而已;在NBA之中卻比比皆是,僅僅只能算是平均水準而已。
目前,耐克贊助橄欖球員的代言合同,最高的數值就是每年兩百五十萬美元而已,包括了佩頓·曼寧在內的多位球員都擁有如此級別的合同。這就是頂級水準了,放在勒布朗·詹姆斯的十億美元合同面前,簡直就是幼稚園孩童與頂尖巨人之間的區別。
爲什麼呢?
爲什麼橄欖球貴爲北美第一運動,但球員的收入卻差距如此之大呢?理論角度來說,這根本就不科學,甚至是違背規律的,NBA和NFL的球員之間也屢屢討論到如此差異;但從市場角度來說,這卻再正常不過了。
原因並不複雜:球員太多。這是差距存在的首要因素。
在籃球場之上,只有五個人,一支球員球員總數最多爲十五個人;但是在橄欖球隊之中,每支球隊擁有五十三名球員,僅僅首發球員就至少二十五人,每一場比賽肯定上場的輪換球員就達到了至少四十人之多。
2010年,華裔球員王凱通過選秀,加入布法羅比爾,成爲歷史上行第一位加入聯盟的華裔球員;可是,王凱的存在卻始終沒有能夠激起波瀾,爲什麼?一方面是因爲王凱是進攻截鋒,關注度普遍不高;另一方面就是因爲王凱不是首發,僅僅只是輪換球員。
一場比賽之中,輪換上場的球員就達到了四十人,乃至更多,可能一名球員只打一檔或者兩檔進攻,又或者是作爲特勤組球員偶爾登場,解說員們甚至還沒有熟悉球員的號碼,他就已經下場了,又如何能夠激起波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