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硯少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書遠不由拉了拉衣服的領子,剛剛地豎立起來,才進入十月份,舊金山的大風就已經彰顯出了威力,一整個上午都坐在辦公室裏爲“世界日報”趕稿子,不僅錯過了午餐時間,而且室內到室外的溫差攻擊差點就讓他折返重新回去。
但飢腸轆轆的狀態喚醒了求生慾望,他可不想再喫泡麪了,於是咬着牙關,快步衝出了編輯部,一路小跑,推開了眼前餐廳的大門,腦海之中已經開始思考,午餐到底應該喫什麼了,但走進室內之後,眼前的景象卻讓他不由愣了愣。
第一反應,退後半步,抬起頭看了看門外的招牌,再次確認自己沒有找錯地方;然後又一次進入室內,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熙熙攘攘的場景,熱火朝天的討論聲響在並不寬敞的空間裏悠悠迴盪,彷彿進入了凌晨時分的酒吧一般——正是好時光。
問題就在於,這不是一間酒吧,而是一間港式茶餐廳;現在不是凌晨時分,而是下午兩點零八分;另外,今天是週一,工作日。
林書遠不由張開了嘴巴,滿臉錯愕,懵懵懂懂地邁開了腳步,找到了一張空桌,安坐了下來,然後餐廳的老闆就走了過來,熟稔地打起了招呼,“今天喫什麼呀?還是叉燒飯嗎?如果你想喫叉燒的話,今天燒鵝不錯,油脂剛剛好,不會太過肥膩。”
這是粵語,略微帶了一些口音的粵語。在唐人街這附近,粵語完全可以走遍天下;當然,漢語也可以。這家茶餐廳的老闆是二代移民,依舊沿襲了一部分一代移民的風俗和習慣,相較於英語來說,還是粵語更加親切熟稔。
此處距離“世界日報”的編輯室僅僅一條街區,走路不到五分鐘;報社的記者們可以算是這裏的常客了,林書遠入職也超過九個月時間了,對此也是再熟悉不過了。
“世界日報”是一份中文日報,所有文章都由繁體字撰寫。作爲三代移民,林書遠的聽力、閱讀和書寫能力都還不錯,但口語的部分,他還是更加習慣於英語,畢竟,生活環境和接受教育,整體還是英語爲主。
面對老闆的粵語點餐,林書遠則以英語回答到,“好的,就按照你的推薦吧。”這一問一答,兩種語言,卻絲毫不顯違和,這就是舊金山與紐約的不同之處——雖然兩座城市都以文化多元、文化融合而聞名,但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方式。
“這是達陣,我告訴你了,這絕對是達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