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種田種出的社會秩序
蘇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說日本人是最講秩序的民族,估計沒有人會反對。日本人平時上班絕對守時,在公司裏後輩對前輩畢恭畢敬,排隊時絕對不會加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井然有序。在出國旅遊放鬆時,日本人也是長幼有序,絕對沒有脫團的。即使是在最極端的情況下,日本人也絲毫不會亂了秩序。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震級達到了里氏9.0級,東京這個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突然間手機信號接不通、地鐵停運,震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停電停水。但是,東京卻沒有慌亂,東京人自覺地在公用電話亭外排起長隊,給家人打電話報平安;在早就規劃好的公園和操場避難,等大的地震過去後,頂着夜色步行回家。一切都像排練好了一樣(實際上日本人經常進行地震演習,但是沒有這麼大規模的)。這樣的秩序,是怎麼來的呢?難道單純是因爲日本人素質高嗎?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前是一個絕對的農業國家,種田是生活的根本。古時候,日本的農業人口占大多數,這從日本人的姓氏中就可以看出來。在明治維新之前,當時只有武士以上階層纔有固定姓氏和家徽,普通日本人是沒有姓的。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政府要求平民也給自己取個姓。很多人於是就地取材,他們所造的姓就反映了他們的生活。現在日本人最常見的姓氏中,跟農業有關的比比皆是:田中,在田裏幹活的;吉田,家裏田地好收成;山田,我家田地在山上;中村,我家住在村子中……
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不同,後者一個人可以放牧一大羣牛羊,從來不會聚居,一家人佔着很大一塊地,而且要不斷地遷移,這就造就了他們奔放自由、無拘無束的性格。日本不一樣,因爲農業總是跟節氣連在一起,播種、收穫都有固定的時間段,晚了就趕不上了,而古代又沒有機器,所有的勞動都要靠人工,所以大家只有相互幫助,趕在那幾天把活兒幹完。日本人也不用四處遷移,田地就在那裏,家就建在田地的旁邊,這樣時間久了,人就聚居起來,也就變成了村子。在村子裏,大家相互協作,漸漸形成了集體,也形成了固定的交往和相處的方式,這就是秩序的初始形態。
如果一個人在村子裏不按秩序來,那後果是很慘的。農民的命根子是田地,田地是不會動的,所以農民其實是從生到死,註定被拴在村子裏的。農民一輩子要在這裏生活,要和周圍的人打交道,不好好相處那不是自己找死嗎?日語裏有個詞叫“村八分”,生動地表明瞭在村子裏不守規矩、被人孤立會有怎樣的下場:在一個村民一生裏十件重要的事情中,除了喪葬和救火,其他的八件事情(成人禮、結婚、生孩子、照顧病人、房屋改建、水災時的照顧、每年的祭拜法事、旅行)完全得不到別人的幫助。而其餘兩件事情,如果不趕緊處理也會波及全村,屍體放置太久的話會有屍臭甚至引發傳染病,而火災不救就會把整個村子燒掉。至於平時的種田,更是沒有人會幫助他!這就是在農業社會里,被大家拋棄的悲慘下場。也許正是因爲打破秩序的代價太高,所以日本人才在農業社會形成了清晰嚴格的秩序。而這樣的秩序,經過千年的傳承,到了今天的現代日本社會,也到了日本人身上。
古代中國同樣是農業社會,中國人理解以上這些內容其實是很容易的。不過,爲什麼中國人現在沒有那麼守秩序了呢?這可能得跟中、日兩國的近代歷史有點兒關係。
中國自辛亥革命以來,就在不斷地革命。先是列強入侵,再是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後來又經過八年抗戰和解放戰爭,才建立了新中國。可以說,中國的近代史就是一部社會劇烈動盪的歷史。而這一切,把原來的秩序給打破了,留下的卻很少。再看看日本,雖然也經歷了明治維新這樣的根本性大事件,但是明治維新是天皇重新出來主持政治、管理國家,這只是恢復了日本的老一套,因爲歷史上天皇就是日本的實際統治者,明治維新只是恢復了傳統而已。日本的天皇號稱“萬世一系”,他們到現在還是日本人的精神中心。“二戰”後日本被美國佔領,雖然美國進行了各種改造,但是日本社會始終是作爲一個整體的,美國對這個社會進行了整體的改造,所以日本民族的內部其實沒有分歧。再說,像民族性這種幾千年形成的東西,本來也不是外國人管理上幾年就能改變的,何況美國當時也沒有專門針對日本人的民族性進行改造。所以,日本社會現在還有清晰的秩序,可以說比他們的老師——中國還要清晰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