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日本建築的“第二春”
蘇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二戰”以後,日本經過了大約5年的窮困和混亂時期,隨後就進入了復興期。1952年前後,主要工廠生產全部突破了戰前的最高紀錄,1955年進入經濟的快速成長期,松下、本田、豐田等大企業都成立或重生,並且扶搖直上,達到了各個領域的頂峯。
在建築領域,戰前的少數派或反主流派的現代主義者一下子成爲潮流的領導者。他們的代表人物是前川國男,之後則是他的弟子丹下健三。這兩個人都受到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的強烈影響,前川還直接受教於柯布西耶。但是,戰後的日本不論在生產技術還是生活方式上,受佔領國美國的影響都更大一些。對於當時的日本人來說,美國是自由主義的象徵,美國的工業文明也是自己的理想。就這樣,日本開始了第二次現代化。
於是,用鋼筋、玻璃、混凝土和鋁等現代化工業生產的材料,把工業文明成果表現出來,就成爲日本戰後建築的主流。
現代主義倡導建築的各個部件都應該像機器一樣裝配精確,傳統日本建築也有着類似的特點,就是忠實地表現材料的自然美、擅長精確的加工。也正是由於這個共通之處,現代主義建築成爲今天日本建築的主流,並且推動了工業化裝配式住宅的發展。
不過,現代主義建築本身也在緩慢地發生着變化。機械化的東西畢竟還是缺少人性的,所以現在的建築出現了恢復人性的傾向,雖然建築本身還是運用現代技術高效、合理地建設,但周圍的庭院、廣場等外部環境卻做得更有趣味,也更有人情味。
就這樣,日本戰後的現代主義建築漸漸地與日本傳統相融合,這類似於以前中國的佛教建築傳入以後和日本的傳統發生融合的情形。傳統並沒有死去,反而經受了考驗,在今天的建築潮流中被重新確認了價值。這裏不得不再次提到安藤忠雄,他不崇尚巨大,而是推崇小巧,發揮素材的自然美,日式傳統在安藤的建築中都有很好的表現。他用鋼筋混凝土這種新材料做了許多像古代茶室那樣的建築,其中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光潔,不亞於木造,而建築整體的空間、比例,也讓人感覺到日本的傳統仍然存在着。
輕盈、明快,以及像是反映佛教“無常感”的虛幻,也是日本建築的傳統。日本有不少後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的作品就給人這種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