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關斬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陳如記倉庫,陳強將另外五折的賣報錢遞給陳五哥。
“你小子行啊,這麼多小報都賣光了!”陳五哥將銀元放在嘴邊吹了口氣,聽了個響,然後才踹到兜裏。
“我再給你那一沓去。”陳五哥說完,又給陳強報來了更大一沓風月小報。
陳強也沒有拒絕,這上海又不止是復旦附中這一家中學,其他的私立中學和教會中學有的是,陳強有的是地方找客戶。
接過這一批風月小報後,陳強開口問道:“五哥,你這裏還有沒有舊的文刊報紙?有的話能不能給我些?”
“有的是啊!四五年前壓箱底的貨都有!那東西是最不好賣的,前些年很多文人都弄這個,出不了幾期就辦不下去了。”陳五哥開口說道。
文刊對讀者的要求本來就高,只是識字卻沒啥文學素養的人,也看不懂文刊類的報紙。相比起來,普通人甚至會覺得風月小報更加通俗易懂。
需求決定市場,老百姓對這方面的需求少,自然也就賣不動貨。所以文刊雜誌或者報紙基本上都活不長。
比如《新潮》雜誌,裏面有文學評壇、出版界評、故書新評、現代詩、小說等主要欄目,會刊登李守常、蔡元培、魯迅等名家的作品,但是隻出了12期就辦不下去了。
再比如《創造》季刊,主辦人有郭沫若、郁達夫等,一共才辦了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