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一 (第2/3頁)
馬伯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天寶十四載的安史之亂。李亨並未隨天子去蜀中,而是逃至靈武登基,遙尊天子爲太上皇。於是大唐形成了蜀中太上皇、靈武天子以及遠在江陵的永王三股勢力。
就在這時,久未現身的李泌再度出山,前來輔佐李亨,但堅決不受官職,只肯以客卿身份留任。在他的籌謀調度之下,李亨得以反敗爲勝,外敗叛軍,內壓太上皇與永王,終於克成光復大業,人稱李泌爲“白衣宰相”。功成之後,李泌再度請辭,隱遁山林。在肅宗死後,代宗、德宗兩代帝王都召他回朝爲相,李泌數次出仕爲相,又數次歸隱。他一生歷事玄、肅、代、德四位皇帝,四落四起,積功累封鄴縣侯。
除了李泌之外,在安史之亂中還湧現出另外一位傳奇人物。此人並非中土人士,而是一位景僧,名叫伊斯。伊斯眼光卓絕不凡。他活躍於郭子儀帳下,在軍中充當謀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同朔方節度副使,試殿中監,賜紫袈裟。波斯寺於天寶四年改稱大秦寺,景教在大唐境內的發展達到巔峯。建中二年,伊斯在大秦寺的院中立下一塊石碑,起名爲《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用以紀念景教傳入中土的艱難歷程。此碑流傳千年,一直到了今日。
但無論李泌還是伊斯,若論起命運之跌宕起伏,皆不如元載來得傳奇。天寶三載之後,此人仕途一路平順,且以寒微之身,迎娶了王忠嗣之女王韞秀,一時哄傳爲奇談。安史之亂開始後,元載趁時而動,抓緊每一個機會,獲得了肅宗李亨的格外器重,躋身朝廷高層。在肅宗去世後,他又勾結權宦李輔國,終於登上相位,成爲代宗一朝舉足輕重的大臣,獨攬大權。就連李泌,也沒辦法與之抗衡。
不過元載專權之後,納受贓私,貪腐奢靡,行事無所顧忌。他的妻子、兒子也橫行肆虐,驕縱非常。代宗終於忍無可忍,下令將其收捕賜死。元載死後,按大唐律令他的妻子可免死,可王韞秀卻表示:“王家十三娘子,二十年太原節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誰能書得長信、昭陽之事?死亦幸矣!”遂與之同死。
但還有另外一些人,卻沒能像他們一樣,在史書中留下些許痕跡。
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在民間忽然出現了這樣一本書,書名叫《安祿山事蹟》,署名爲華陰縣尉姚汝能。不過這位作者的生平除了這本書之外,完全是一片空白,不知他是出於什麼動機才寫下這麼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