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裳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丁永一白天在新房忙碌,晚上悄悄地帶着丁廷武去修泉。那泉挖開後,水居然是淺紅色。丁永一又驚又喜,發現地下有半人深的赤褐色砂礫層。礫石大如鵝蛋,小如蟹眼。父子倆找來石頭把泉眼處壘了,又把赤褐色的礫石用泉水洗淨後,在石頭的外圍重新填了回去。
泉修好之後,藏於地下,含而不露,湧而不噴,清洌靈動,實爲水之上品。用杯子裝滿泉水,將錢幣輕輕地放在水面之上,水錶的張力特別大,盈出杯麪少許,居然不溢不流。丁永一欣喜之餘,依着楊家村以東的方位,取名“東泉”。
丁永一在東泉旁邊新開墾的地裏,種上了蘿蔔。丁廷武在邊兒搭了看坡的茅棚。
兩頭使勁,丁永一日漸消瘦,卻顯得精神健旺。
丁家人忙得像陀螺一樣,一家人最擔心兩個沒有大人看管的孩子,好在唸弟懂事,每天一手一個地扯着。小國毓膽子大,招弟也異常頑皮,有時趁着念弟幫粥鋪收盤碗筷的機會,一頭扎進人羣,喊也喊不回來。等兩個孩子餓了,自己跑回來的時候,已經變成兩個小泥丸子。折割採生之類的話,再也嚇唬不住他們。
(▲青島村舊影)
上青島村尹嬸,在楊家村的親戚家,藉着山牆起了偏房。剃頭的王師傅,擔着挑子來到窮漢市,佔了個很大的攤位。丁家建房工人喫剩下了饅頭,丁周氏用笸籮裝了擺在門口,每每剩不下,便大膽地多蒸些順便賣了。搬到這裏之後,苟記餡餅粥的生意居然出奇的好。簡陋的矮桌、幾個破舊的長條凳子,露天一擺,油炸餡餅的香味兒和冒着熱氣的甜沫,就吸引着餓了的苦力和小販進去,三五個銅錢就能湊合一餐。
中秋節那天,楊家村以東第一批中國人建的房屋基本完工。街道兩旁大多是中式傳統平房,每戶都有一個小院,院子裏按德國人的規定,設有廁所和垃圾箱。丁、章、苟三家新起的房子,與在青島村時基本一樣,連三家鄰居的位置都沒變。
看着井然有序的街道和房屋,窮漢市的人們歡欣鼓舞。
苟文先扶着久不下牀的病妻,也來到街上。二人看着新起的宅院,幾乎落下淚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