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眉鼠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二十歲的年紀,行事說話卻謹小慎微,絲毫不見年輕人鋒芒畢露的銳氣,彷彿他那副年輕的皮囊下藏着的,是一顆比百歲老人更滄桑的心。朱元璋一直很想知道,這個年輕人的腦子裏到底藏着多少奇思怪想,在他貌似恭謹的表象下,到底是一副怎樣桀驁不馴,狂放不羈的靈魂。
朱元璋更想知道,這樣的臣子,柔弱的朱允炆將來能牢牢掌握住他嗎?能駕馭好他嗎?
朱允炆曾向他數次進諫藩王之弊,話裏話外無不顯露出對削藩的急迫心情,朱元璋一直未動聲色。
藩王之弊在他心中生了根,朱元璋已漸漸開始重視,不過重視的程度遠遠低於對外臣的戒心。
對他來說,削不削藩是他朱家內部的事情,這件事情固然要解決,卻不必急於一時,它需要一個長久的醞釀,還需要一個行之完美無缺,既不傷害皇子感情,又不動搖江山社稷的計劃,——治大國如烹小鮮,特別是削藩這種震驚天下的巨大舉措,更需小心翼翼,欲速則不達,物極事必反。
或許連蕭凡自己都不知道,朱元璋其實對他的一言一行知道得清清楚楚,他在明裏暗裏多次鼓動朱允炆削藩,並且與四皇子朱棣,與黃子澄結怨等等事情,朱元璋看在眼裏,卻從未與任何人提及。
站在帝王的角度,朱元璋最忌諱的就是臣子們私下沆瀣一氣,和睦無隙,這對君權絕對是一種威脅,而蕭凡卻做得很好,朝堂之上到處得罪人,到處與人結怨,生生把自己折騰成一個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厭物。
朱元璋太喜歡這樣的臣子了,仇人多的大臣纔是好大臣。蕭凡……絕對是個好大臣。
這也是蕭凡多次胡作非爲,朱元璋仍然容忍甚至偏袒他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