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臨神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桓帝在位時間不長,事蹟也不多,帝紀編纂應該比武帝朝容易得多,負責此事的翰林院卻遲遲沒有展開,理由是武帝的材料浩如煙海,牽扯了幾乎全部人力,只能等一段時間才能開始新工作。
東海王明白其中的真實原因,對皇帝說:“陛下登基之後,一直沒有表露對先帝的確切態度,翰林院拿不準思路,所以想盡辦法拖延,估計沒有十年八年,武帝紀是沒法定稿了。”
翰林院也不敢什麼都不做,他們收集到許多有用的材料,派一位老學士慢慢整理,東海王與太監花了整整兩天時間,抄了一份完整的三品以上官員任免表,從武帝末年到桓帝末年,非常清晰。
前後變化並不大,與韓孺子不同,桓帝是武帝選中的最後一位太子,登基之後必須秉承父志,輕易不能更改武帝的命令。
但桓帝還是按自己的心意任命、提拔了幾位官員,他們之前大都在東宮任職,輔佐太子多年,功不可沒,並且深得信任。
東海王向皇帝指出這幾人,“這也是慣例了,太子少傅有機會當宰相,太子冼馬至少是六部尚書之一……東宮官屬基本上就是一個太子黨,頭幾年還好,一旦時間久了,老皇帝又已衰老,這幫人免不了會變得張狂一些,自以爲很快就能平步青雲,結果卻惹來衆怒。唉,多少太子最後毀在周圍的官員身上啊。”
韓孺子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卓如鶴原來是東宮官員。”
東海王也看到了,“卓如鶴是駙馬,想必深得武帝信任,派去教導先帝的。瞧,先帝也挺重視他,登基第一個月就讓他去戶部當侍郎,第二年調去工部當侍郎,才半年就當了上尚書,咦,他一直是工部尚書,什麼時候變成弘農郡守了?不僅外派,還貶職了。”
韓孺子說:“是朕將他外派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