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臨神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接連三天,韓孺子與楊奉每天都去拜訪深巷中的學堂,見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有國子監與太學的弟子、尚未授官的進士、各部司的官員……雖然都不是大官,對朝政卻都十分了解,而且熱心於救助百姓。
韓孺子只想弄清一件事:正常情況下,官府該如何賑災?
慢慢地,朝廷運作的方式在他眼裏越來越清晰了:地方上出現災情,官員要迅速收集情況,根據輕重程度上報給相關部司以及宰相府。如果災情比較輕微,地方官當時就可以解決,只需將解決辦法與成本上報;災情稍重一些,地方官不能做主,但要給出解決方案,由上司決定可用否;災情十分嚴重,地方官就只能請罪,然後等朝廷的命令。
其實辦法總是那些,開倉、借糧、勸農、抑商、減租、免租等等,可是非得由皇帝許可,才能顯出皇恩浩蕩與大權在握。
自去年秋天以來,各地的災情文書早已送達戶部與宰相府,那時宮裏還在正常批覆奏章,因此能做的事情各地都做了,只是杯水車薪,等到災情需要大規模放糧的時候,宮裏已經不出聖旨了。
韓孺子想要大事化小,困難重重。
第三天,韓孺子從東海王手裏拿到了譚家的初步估算,他們能在幾十個縣裏直接放糧,還能聯絡三百多個縣的富商參與賑災,差不多佔受災地方的六成,但是接受能力有限,不超過十萬人,只能堅持一兩個月,而據戶部統計,天下流民幾達五十萬。
這天下午,韓孺子終於見到一位地位比較高的官員——戶部侍郎劉擇芹,他是有資格選帝的大臣之一,敢於來見倦侯,是要冒很大風險的,一見面他就說:“我不是來支持倦侯的,只想爲百姓做一點事。”
“我也不是來尋求支持的。”韓孺子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