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臨神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爲了太廟告祖、宣佈皇帝迴歸,禮部和宗正府已經做好充分準備,告祖、祭天、拜地、召見羣臣、大赦天下……整套程序要從早持續到晚,韓孺子砍掉一多半環節,只有一個時辰就宣告禮畢,他又是大楚皇帝了。
右巡御史申明志被指定爲羣臣的帶頭人,這意味着他將繼任宰相之職。
可皇帝想御駕親征,卻遇到不少阻力,在勤政殿裏,數十名大臣輪番上陣,勸說皇帝三思而後行,理由非常充分:朝廷未穩,皇帝此時離京,會帶來更大的不穩,即使順利消滅上官盛,也是得不償失。
大臣似乎非常在意皇帝的安危,有些人甚至痛哭流涕,紛紛請戰,願意代替皇帝去剿滅叛賊。
韓孺子史書上見過類似的記載,而且不少,每次皇帝想要做點出格的事情,大臣都會全力反對,不只是出征,還有巡狩、修建新宮、改變舊法等等,很難說大臣們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忠誠之餘或許也有算計:既能表露對皇帝的關懷,又能建立名聲,而且成本極低,只是磕頭與痛哭。
只有武帝是個例外,在他中年之後,公開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少,直至於無,桓帝登基之後,這種做法又恢復了,無論大臣們對皇帝多不在意,該勸的還是得勸。
韓孺子這回坐在了寶座上,傾聽大臣們講述御駕出征的諸多不妥之處。
又花費了一個多時辰,午時已過,有大臣的肚子開始咕咕叫,韓孺子宣佈:“朕意已決,衆愛卿無需再勸。”
勸說又持續了一小會,終於停止,大臣們的行爲將會被記載在史冊中,後人不能指責他們不忠,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