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李早期的詩歌,基本是基於現實主義的創作,是中國傳統詩歌的經典之花,包含了鄉土、鄉愁這些中國詩人們鍾情千年、古老又魅力無限的題材。
最初的作品集中在她最熟悉的農村生活和親人故土上。這部分詩大量地寫到了故鄉的生活、農事、父親、母親和其他親人。
從《酸李子》一詩,我們能看出她學生時代生活的狀態,算是她那一時期鄉土生活的自畫像:“鍋碗瓢盆彈奏的日子,簡單又凌亂/豬欄旁,那棵樹舉着雲朵,期待/生活向甜/風從遠處吹來/青澀的李子翻動樹葉,和書頁一樣/沙沙地響。”農村的生活是一名敏而好學的農家孩子形象。
李李的這些鄉土詩寫到了農事:“小時候,跟父親去挖土豆/父親的鋤頭總是挖得較遠/他說,土豆在暗處會摸索着陽光前行。”“小麥開始灌漿/萬物在體內蓄滿河流。”她寫得最多的還是親情,父親一生都是操勞的:“挖着、挖着/父親自己也成了一顆土豆。”這平實的語言包含了對父親無限的懷念和敬意:“一座山是父親/扛着生活,扛着人間的起起落落。”她寫母親:“我的母親,秦嶺山中槐花一樣的女人/已經爬不動木梯,卻依舊/摘下最新鮮的露珠/香味從廚房開始,填滿空寂的院落……”她寫在外務工被砸傷的表叔:“表叔是在黃昏的時候回村/被命運截去了黎明,遠方是一根柺杖。”其實,對於故鄉,她最割捨不下的是留在村中的老人:“搖搖欲墜的老人/瘦骨嶙峋/像一隻被歲月掏空了的蟬蛻。”
大學畢業後,李李從家鄉走出去,遠離故土,難免會思念家鄉,因而,鄉愁詩也是她重要的一個創作板塊。她的離愁,是從穿過秦嶺終南山長隧開始的,在《終南山隧道》詩中,她寫道:“隧道的兩端,一端連着根脈/另一端連着孤獨、離愁。”可以和《飛進辦公室的鳥》等詩中能看出來。伴隨這一感受的是作者深深的孤獨。在《蟬蛻》一詩中,她寫道:“我已經沒有了/城市裏熙熙攘攘的孤獨感。”
作者用了兩個相悖的詞來寫自己身處鬧市的孤獨,這種孤獨不是身體的,而是發自內心的。“沒有了”,真的是說沒有了嗎?不是。是看到空空的蟬蛻,想起故鄉的老屋和老屋裏被歲月掏空的老人,暫時忘記了而已。這是短暫的逃避,實質是孤獨更甚、鄉愁更濃。可以說,“蟬蛻”和“空房子”是李李鄉愁詩的兩個經典意象和詩魂。漂泊感和負罪感是她鄉愁另外的呈現形式。“試圖給心找個棲息地/結果只找到一串腳印,歪歪扭扭遠去。”因爲事業選擇離開,讓她對故土和親人揹負了過多的負罪感,以至於在《在永興坊裏遇見打餈粑》一詩中寫道:“很想走過去,摸摸熟悉的親人/卻感到,木槌/狠狠地,敲了我。”讀來,深感韻味悠長。
生命的印痕:傷痛
李李後期的詩,在注重情感抒寫的同時,開始把對生命的觀照融入詩歌中,把傷、痛、疾病等對詩/就是日漸老去的見證,是愈發難以忍受的/厚厚的人間落塵。”厚厚的人間落塵,這是對生命最真實的體悟,只有有着強烈生命審視能力的人,才能感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