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語風影 (第1/5頁)
陳平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山的饋贈及其詩意的傳承
——序陳平軍散文詩集《心語風影》蔣登科
散文詩不是一種大文體,而且,作爲一種以心靈抒寫爲核心的藝術樣式,不能改編成電影、電視劇那樣的娛樂性藝術,所以很難像小說那樣有可能得到大量讀者的認可和接受。因此,在當代詩歌領域,散文詩的寫作者相對較少,但他們大多非常執着,相互之間也比較瞭解甚至很熟悉。我從20世紀90年代起關注散文詩發展,偶爾也寫一點,所以一直和這個隊伍中的許多人保持着聯繫,經常參加一些相關活動。
最近幾年,在詩歌不斷受到人們詬病的時候,作爲一種精神性、心靈性的藝術樣式,散文詩所具有的舒放、內斂的藝術特徵,恰好應和了人們克服浮躁、修煉心靈的需要,成爲讀者最喜歡的詩歌樣式之一。《散文詩》或許是當下少有的還能夠贏利的紙質文學刊物之一,《星星》詩刊專門出版了散文詩版,其他不少詩歌刊物甚至綜合性的文學期刊也都開設了散文詩欄目,還有各種散文詩年選不斷推出。有人統計,僅2014年度出版的散文詩年度選本就有多種,比如鄒嶽漢主編的《2014中國年度散文詩》,王劍冰主編的《2014年中國散文詩精選》,王幅明、陳惠瓊主編的《2014年中國散文詩年選》,楊志學、亞楠主編的《中國年度優秀散文詩2014卷》,汪志鑫主編的《中國散文詩人2014卷》等。而在2011年的時候,還只有鄒嶽漢主編的《2010中國年度散文詩》、王劍冰主編的《2010年中國散文詩精選》兩種。這些都說明散文詩的作者和讀者隊伍在不斷壯大,其影響也在不斷擴大。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一大批詩人的長期堅持。陳平軍是散文詩隊伍中的一員年輕的“老將”,他執着地從事散文詩創作已經超過二十年,在報刊上發表過不少作品,還出版過多部散文詩集。我早就讀過他的作品,但第一次見面卻遲至2015年4月。當時,吳傳玖先生主持的《關雎愛情詩》雜誌在四川華鎣、廣安舉行愛情詩筆會,陳平軍應邀參加,我也出席了,於是我們有了見面談詩的機會。在活動期間,我和平軍就散文詩創作有過一些交流,也進一步瞭解了他的創作情況。
仔細想想,我和平軍在很多方面都有些相似。我們都屬於大巴山人,他的家鄉在陝南的紫陽,而我年輕的時候則長期生活在四川巴中,現在也經常回去,雖然大山沒有“同飲一江水”的流動意蘊,但多少可以讓人體驗一番“同沐一山風”的深沉曠遠。我還注意到,2015年7月,平軍應邀參加了《散文詩》雜誌社在甘南舉辦的“第十五屆全國散文詩筆會”。我也參加過這個連續性的筆會,只是比他早一些,那是2005年5月的第五屆,在陳毅元帥的家鄉四川樂至舉行。在與平軍不多的接觸中,我發現他是一個樸實、踏實、直率的人。這應該是山裏人共有的性格特點,這種性格特點中往往有一種特別的堅毅,那就是面對艱難而不倒,面對困境而彌堅,對人生充滿樂觀的嚮往。
或許是聊得比較愉快,平軍在編好他的散文詩集《心語風影》之後,就把稿子發給我,希望我能夠談談自己的閱讀感想。我爽快地答應了。這中間或許有一點私心,就是希望能夠從他的作品中讀到當下的大山,讀到曾經的自己。這本詩集包括“紫陽”“旅痕”“心語”“燭光”四輯,寫的是詩人對家鄉、對行旅的感悟,以及他內心的點點滴滴的思索。
平軍的詩關注家鄉,那是他出生、成長和長期生活的地方,那裏有他的人生底色和生命起點。他的家鄉在山中,因此,其作品中總是充滿山的意象:雄偉、神祕、堅毅的大山支撐了他生命的脊樑,也支撐着他詩的風骨。當然,雄偉的大山也有柔情的一面,那是大山人獨具的靈魂,大山人樸實的愛心。大山帶給詩人的除了蒼茫、悲涼的感覺之外,更多的是塑造了詩人那種不屈不撓的性格——那是一種超越艱難與苦難的力量,屬於人格核心向度的力量。這種特徵貫穿了他的整個創作歷程。他每個時期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糾結着面對、承擔與超越這樣的矛盾,詩人在這種矛盾之中不斷獲得詩意的發現,也尋找着精神的出路。《紫陽富硒茶》是平軍關注家鄉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其中有這樣的詩行:捋一把原始的素材搓成故事的線條,揉成滿腹經綸與思想,煥發青春的光澤。
掬一捧任河秀水烹煮香茗,日月山川、雲霧繚繞的巴山靈秀凝聚無邊的嚮往。
一片片含蓄而精緻的葉子,沖泡成難以言喻的情調,清冽的茶水漂飛流螢般的心事,訴說着山民們樸素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