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de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另一個學者站起來,質疑道:“公益需要專業性,普通民衆參與公益,如何保證公益項目的質量?”林宇的眼神變得銳利起來:“專業性並不意味着壟斷,我們將提供專業的培訓和指導,幫助民衆更好地參與公益。”他憑藉對公益事業深入的瞭解和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把握,一一進行了精彩回應,讓在場的不少學者開始重新思考他的理念。
就在研討會進行到v白熱化階段時,林宇突然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全場,緩緩說道:“各位,我想,我們還需要一些更直觀的數據……”他從助手手中接過一個U盤,插進了電腦。
投影屏幕上,出現了一行字:“公益數據模型——新紀元”。
一位來自美國的老教授推了推眼鏡,低聲說道:“這…這…是什麼?”屏幕上的“公益數據模型——新紀元”幾個字,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一顆石子,激起了千層浪。
林宇用簡潔明瞭的圖表和數據,展示了“公益生活化”計劃在未來幾十年內的發展趨勢,並預測了其可能帶來的社會效益。
這些數據並非憑空捏造,而是基於他對未來發展趨勢的精準預判,以及團隊夜以繼日地分析和推演。
他展示的第一個模型,名爲“涓流效應”。
它模擬了小額捐款在長期積累下產生的巨大能量。
原本不起眼的一元錢,在數百萬人的共同參與下,足以匯聚成改變世界的洪流。
第二個模型,名爲“漣漪效應”,它展示了公益行爲的感染力和傳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