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們爲什麼要學歷史? (第3/10頁)
呂世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工業革命初期的工廠(德國阿道夫·馮·門採爾繪)
爲什麼對於學歷史有沒有用,過去和現在的認知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難道是古人實在太笨,誤把沒有用的東西當成是有用?還是現代人的智能忽然有了數十上百倍的增長,比古人要有智能得太多?事實上,歷史學還是歷史學,只是我們學習歷史的方式出了問題。
現代的學校教育,基本上是一種時代的產物,是爲了因應工業革命以後,填補各種專業人力的需求而設計出的教育。換句話說,現代教育是一種專門用來培養工匠的教育,至於人文教育的本質──人怎樣才能活得像個人,基本上不是關心的重點。
在這種工匠教育的影響下,歷史教育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短期、大量的灌輸式記憶成了現代歷史教育的面容,從小學到中學,甚至大學,我們人人都接受了十分漫長的歷史教育,花費了無數時間背誦年代、人名、地名、事件,但卻往往不明白,除了應付考試,這到底是爲了什麼?
長此以往,年輕人普遍對歷史學失去興趣,更不知學習歷史的作用何在。最糟糕的是,我們的教育生產了大量的專業工匠,但卻很難培養出宏觀的領袖人才。其弊害之深,遠超想象。
古人如何學歷史?
事實上,古人不是這麼學歷史的。
宋代著名的史學家呂祖謙,就說過讀歷史的方法:
人二三十年讀聖人書,一旦遇事,便與里巷人無異,只緣讀書不作有用看故也。何取?觀史如身在其中,見事之利害,時而禍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當作何處之。如此觀史,學問亦可以進,智識亦可以高,方爲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