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從張良的故事談起 (第1/19頁)
呂世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h2>
歷史該怎麼讀?──實例示範</h2>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3/1-200603163610I9.jpg" />
北京頤和園長廊彩繪《圯上納履》
前面談了那麼多如何學歷史的方法,各位一定會有疑問:“道理說得很好,但爲何我實際讀歷史書時,還是看不出門道在哪裏呢?”
歷史學不講空話,下面我就先從“圯上納履”的故事開始。
有許多人聽到這裏,一定會說:“圯上納履?這不就是張良幫老人家穿鞋子的故事嗎?我從小就聽過了。”
<b>那麼請問你,“圯上納履”的故事到底在表達什麼意思?</b>
這個故事流傳了兩千多年,張良是漢高祖劉邦時智慧的代表,老人家叫黃石公,是張良的老師,當然也是智慧的代表。這兩個人相遇的故事,自然也是一個智慧的故事。既然是一個智慧的故事,它裏面必然隱藏了某些被兩千多年來無數聰明才智之士所傳頌所喜愛的道理。
我講這些想表達什麼呢?就是告訴各位,張良的故事絕對不是隻爲了告訴你,對老人家要有禮貌和約會不要遲到。如果張良的這個故事,目的只是爲了告訴你這兩點,那我必須說,這個故事所含的智慧也未免太淺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