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嬴政的選擇 (第3/19頁)
呂世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家都聽我的,不準有其他意見。從中央到地方,整個天下只能有一個意志、一個領袖、一個力量,這就是在兩千多年前,中國人面對第一次天下統一的時候,所提出來統治天下的方法。
這個方法好不好呢?不要急,歷史學不談空話,所有的判斷都要用事實來檢驗。接着往下讀,各位就會看到這個政策貫徹到最後,會是怎麼樣的結果。
我只提示你們一點,各位好好思考,世界上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這是自然之理。“天下無異意”,這可能嗎?
<h2>
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爲虜矣。</h2>
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議,決定分天下爲三十六郡,這就是中國從封建到郡縣制的一個里程碑。此後兩千年不是沒有封建,但郡縣制始終是中國政治體制的主流,和這場廷議有莫大的關係。
秦始皇爲什麼接受李斯的建議?因爲他希望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戰爭,他說:
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天下爲什麼戰爭幾百年,就是因爲分封了諸侯王,只要沒有諸侯王,天下就不會再發生戰爭了。
這個想法確實是好的,單從這一句話來看,秦始皇真是悲天憫人,真是入聖了。所以有很多歷史學家覺得,秦朝當時有一個消弭天下戰爭的和平理想。這說得沒錯,問題是,秦始皇想要消弭天下戰爭的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