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爲什麼會被騙? (第11/12頁)
呂世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於情,他是始皇的親生兒子,別人不敢講真話,父子之親能不講真話嗎?
於理,他是皇長子,他有責任對皇帝提出諫言。
於法,將來他最有可能繼承這個國家,他不能放任這個國家基業,這樣繼續敗壞下去。
於是扶蘇終於跳出來講了真話,他諫勸始皇說:
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天下才剛剛平定,遠方百姓都還沒有真心集附秦朝。各位注意這個“集”字,它原來寫成“雧”,是很多鳥聚集在一棵樹上的意思。爲什麼古人造字要這麼造呢?因爲飛鳥是最容易受驚的動物,還記得那個老笑話嗎?一棵樹上有十隻鳥,獵人開槍打死了一隻鳥,請問現在樹上還剩幾隻鳥?
只要稍微使它們驚慌,樹上的鳥就會統統跑光光,這就是“集”字之難。要包含多少愛心和耐心,才能達到“集”的效果,這就是古人造這個字的用意。
而如今不止百姓尚未集附,就連讀書人也都誦法孔子爲仁之道,對於秦朝的重法極爲反感。始皇對付這些人的方法,一律是嚴刑峻法解決,天下人就更加恐懼,不肯真心歸附。如此一來,大秦要花多久才能真正安定天下?
“唯上察之”,扶蘇這話講得多麼委婉,多麼替秦始皇着想。當普天之下,再也沒有一個人敢跟他說真話的時候,只有親生兒子敢跟他說真話,而始皇的反應是什麼呢?
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