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誰騙誰?誰能騙誰? (第12/15頁)
呂世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前面說過,我認爲歷史學一共有三個功用,第一個功用是“啓發智能”。
可是隻有歷史學才能啓發智慧嗎?當然不是,只要你肯用心,天下所有的學問都能啓發你的智慧。既然如此,歷史學啓發的智慧又有何特別之處?
歷史學是研究“時”和“變”的學問,因此歷史學所啓發的當然是“時”和“變”的智慧。因此歷史學的第二個功用,便是教人擁有“審時度勢”的智慧。
秦朝君臣不聰明嗎?他們絕頂聰明。你能說始皇和李斯沒有智慧嗎?能統一天下的人,怎麼可能沒有智慧?那爲什麼始皇會失敗,而秦會滅亡呢?
原因很簡單,始皇和李斯有智慧,卻沒有“審時度勢”的智慧。統一天下須用詐與力,統一之後就必須改弦更張,才能安定天下。這就是西漢陸賈勸漢高祖的話,馬上得天下,難道能夠馬上治天下嗎?也就是賈誼所說的“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時”就是我們所處的環境,藉由古人的智慧來啓發自己“先時”“治時”的智慧,最起碼得能“因時”制宜,一定要避免去做“違時”的事情,我們最終才能獲得成功。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3/1-20060316361c27.jpg" />
《孟子》(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無論聰明才智有多高,只要你做違時的事情,必會落得一敗塗地,因爲人終究無法和歷史作對。
然而“時”雖多變,卻有其內在的連續性,不會亂變。這種“時”發展的方向,就叫作“勢”。得知大勢所趨,方能事半功倍,若逆勢而行,縱使個人聰明,力量再大雖可以得意於一時,久了,還是會被歷史打倒。而且得意得越久,反撲的力量就越大。只有“審時度勢”的智慧,才能幫助我們取得這個時代應有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