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敵人,是亡靈! (第3/12頁)
呂世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3/1-2006031636225U.jpg"/>
<b>《左傳·僖公三十年》記載的“燭之武退秦師”</b>
鄭國位居中原要地,背後的楚國已不可靠,晉國此次勢在必得。請問如果你是燭之武,你要用什麼方法,讓兩大強國退兵?
燭之武的辦法是,單獨去見秦穆公。
鄭使人言繆公曰:“亡鄭厚晉,於晉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晉之強,秦之憂也。”繆公乃罷兵歸。晉亦罷。
他對穆公說:“鄭國滅亡了,只對晉國有好處,對秦國沒有任何好處。”爲什麼呢?因爲鄭國的位置離秦國遠,離晉國近,秦國到鄭國中間還隔着晉國。鄭國如果被滅亡,秦國根本控制不了這塊土地,最後一定是落入晉國的手中。結果晉國得到了土地,請問秦國又能得到什麼?
各位可能會想,難道晉國不會補償秦國其他的東西,例如財富或人口嗎?可能會,但是再怎麼補償,都比不過晉秦局勢的根本關鍵。燭之武正是看清了這個關鍵,纔敢前來說服秦穆公。
這個根本關鍵是什麼?那就是“晉之強,秦之憂也”!
在過去的歷史中,秦晉兩國曾經無數次作戰,互相覬覦對方的土地,換作你是秦穆公,你能放心這樣的鄰國繼續強大下去嗎?今天晉國不打秦國,只是基於它的善意,問題是“善意”這種東西,能夠作爲國際政治的根本嗎?
很悲哀的,答案是“不能”。如同各位都很熟悉的十九世紀英國首相帕默斯頓(Palmerston)那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利益”纔是國際政治的根本,人與人之間或許未必如此,但國與國之間確實如此。晉國跟秦國關係再怎麼好,也改變不了“晉之強,秦之憂也”這個根本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