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將情感放在理智之上的結果 (第4/13頁)
呂世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問題是燕國的軍隊打不過秦國,就算想和秦國長期對峙,恐怕燕國都辦不到。該怎麼辦呢?太子丹想到的辦法,就是聚集天下的勇士英雄,用燕國的財力來奉養他們。同時用重金和甜言蜜語來逢迎秦國,讓秦國因爲貪圖賄賂而相信燕國的話。接下來,就可以實施太子丹真正的計劃。什麼計劃呢?就是刺殺!
太子丹認爲,拿着一把劍去刺殺秦始皇,比帶一百萬軍隊去攻打秦國更有用;劍刺進去的一瞬間,就可以解除太子丹萬世的恥辱。太子丹真正想要的目標只有一個,他要秦王死!
“若其不然,令丹生無面目於天下,死懷恨於九泉,必令諸侯指以爲笑。……謹遣書,願熟之。”
如果辦不到呢?太子丹說,他覺得自己無顏見天下,死了也會懷恨於地下,因爲這必然會讓諸侯們指着他恥笑。於是太子丹寫了這封信,希望老師幫他好好想個辦法,來達到這個目的。
請問,如果你是太子丹的老師,看到這樣的書信內容,你贊成還是不贊成?
我們看看鞠武如何回信:
鞠武報書曰:“臣聞快於意者虧於行,甘於心者傷於性。……事必成然後舉,身必安而後行。……”
鞠武的回信開頭就說:“行事只求一時稱心快意的人,最後必然對他自己是有所損傷的。”所以《孫子兵法》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孫子認爲發動一場戰爭的原因,絕對不可以因爲情緒,絕對不可以因爲理想,絕對不可以因爲正義,絕對不可以因爲和平;發動一場戰爭永遠只能因爲一個原因,就是“我會打贏”!這也就是所謂的“事必成然後舉”。
而一個智者考量事情,向來是“未慮勝,先慮敗”。也就是在做事之前,先要考慮萬一事情失敗了以後,能不能承受這個代價?如果能承受纔去做,如果不能承受就不要去做。這也就是所謂的“身必安而後行”。
鞠武勸太子丹的,完全是理智的做法。做事想成功,絕不能憑一時的感情和衝動,就如同我在《秦始皇:詐與力的極致》中說過的,如果想要成功,你就必須把理智放在感情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