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寒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秦國的朝堂,日漸烏雲密佈。自白起名聲大噪,諸王朝中羣臣,莫不對這位赫赫有名的武將心生畏懼。尤其是秦王政,他的心腹重臣,時常低聲議論白起意圖革新法度,欲以武力推行新政。這些閒言碎語,猶如刀鋒,漸漸刺入了秦王的心頭。歷史的車輪轟鳴着前進,但白起卻未曾看到前路的光明。時至今日,他的影子仍籠罩在秦國的朝堂上,而一切的緊張與動盪,似乎都源自一個悄然崩塌的天平。
白起並未如朝中所傳那般躍躍欲試,反而是越來越顯得沉默寡言。他已不是那個身披戎衣,倚馬可待的將軍;如今的他,更多的時間是在書房中與卷帙堆積的兵書爲伴,耳畔唯聞捲起的紙卷沙沙聲。傳聞他欲退隱不問朝事,然而這一切不過是表象,他的心中,仍存着一股隱隱的怒火,未曾熄滅。
在一片竊竊私語之中,秦國朝堂漸漸湧現出一股陰雲。朝臣中不乏有心人,試圖挑起紛爭,藉機拉攏秦王政,詆譭白起。他們輕聲細語中,道:“若是白將軍得勢,怕是有心自立,屆時王權豈非岌岌可危?”另一些更爲直白,言辭間已不再掩飾他們的忌憚:“白將軍將領數十萬鐵騎,若是他真心謀變,恐難防……”
這些話語如同流言,四處擴散,迅速傳入了秦王政的耳中。他自幼聰明,但身爲帝王,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權力的迷霧之中。在一次私下的宴會上,秦王政冷眼掃視着那些言辭激烈的羣臣,內心的疑雲愈加濃重。他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若白起真心欲謀變,又該如何應對?”這一句話,成了宮中衆人心頭的重石。秦王政雖未明言,卻已心生疑忌。對於朝中的衆多謀士而言,這是一次巨大的考驗。張述也深知,他已站在這場風暴的前沿。
張述早已察覺到風頭的變化。雖說白起的風頭一時無兩,但他並不相信這位將軍心底真有自立之心。張述與白起並非生死之交,但在長時間的共事中,他對白起的爲人逐漸有了更深的理解。白起胸懷寬廣,深知名將的榮光易逝,他並不急於謀取更多的權力。張述曾在無數次的密談中聽到白起的話:“成就一番大業,並非爲了永世榮耀,而是爲了國家長治久安。”這句話,張述深信不疑。
然而,秦國的朝堂風雲變幻,白起的冷靜卻被解讀爲退讓。朝中的權力博弈,漸漸脫離了白起的掌控,權臣們開始藉機逐漸壓制這位曾經的名將。朝堂內外,一股暗流洶湧,已是風雨欲來之時。
有一天,白起終於做出了讓人驚訝的決定。他請求秦王政允許他退隱,前往邊陲鎮守,避開朝中的紛爭。白起口氣平和,語調不帶絲毫波瀾:“陟罰臧否,得失之間。爲國征戰,豈能無爲?不過權臣心思如水,天意難測,不如自保一方,以待國運。”他的話語中,藏着深深的無奈與自嘲。他這番言辭,令張述心頭一震。
白起的決定,不僅僅是個人的退讓,而是秦國政治博弈中的一顆重要棋子。若此時白起真正辭去兵權,那麼秦國的權力格局將發生深刻的變化。張述不得不重新審視眼前的局勢:白起在軍中威名赫赫,卻無法在朝堂上立足;而那些朝中掌權的重臣,卻已將目光投向了新的、更具權力的領域。
這一切,讓張述不禁爲這位偉大的將軍深感惋惜。他曾與白起並肩作戰,親眼見證了白起如何帶領大軍屠戮敵國,橫掃千軍。而如今,這位名將竟要在無數陰謀的環繞中選擇退隱。張述深知,這一退,意味着白起再也無法干預朝堂的風雲,意味着這位偉大的軍事天才將永遠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