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奧斯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聖君器重,的確是粉身難報。
不過當他急匆匆的趕來的時候,得到的口諭又是請他在這裏等候一下,老佛爺才起,昨兒晚上皇上不敢打擾老佛爺的覺頭,今天趕早要去將這大事稟報,這也是情理之中,這等大事,怎麼能繞得過慈禧?
不過譚嗣同很有信心,讓慈禧在這最根本的官制人事變革摺子上面點頭。徐一凡那裏的威脅是最大的助力,他已經在上海見了英國人,還是首相特使。那位英國公使何伯雖然回了北京,可是無論怎麼探他口風,何伯都是一句話不說。對於大清朝廷現在景況來說,列強就算保持中立,他們的前景也大大的不妙!
事態切迫如此,大清中樞有如釜底餘生,只有信賴他譚嗣同,來一個死中求生了!
再說了,在這官制人事改革上頭,譚嗣同花了這麼多功夫,已經做了足夠的平衡容忍,這也是他從徐一凡那裏學到的經驗。要做一件事情出來,有的時候須行不得快意事。
新式衙門要設立,原來的軍機處要改爲權力很大的總理衙門,大清體制內的六部,毫無疑問總理衙門有管轄權,原來另一個權力中心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也要改成外務部,隸入新總理衙門當中。其餘如詹事府等等完全是閒差養廢物的衙門,一體裁撤。這毫無疑問是動了很多人飯碗,但是他譚嗣同也沒有做絕,裁掉的官員,都塞進了新成立的臨時差遣衙門,原薪暫時養了起來——雖然薪水不變,可是衙門裁撤,事務費用就不知道省了多少!那些在各個衙門裏頭盤根錯節,敲骨吸髓的書辦書吏自然會恨不得他譚嗣同死,可是他倒也不在乎,士大夫這頭,總算還能敷衍得過去。
至於切身於新政的其他事業,如教育,選官體制,勸業,警務,交通郵傳……當初他在上海指點江山的時候,認爲是一旦操權,這些都是切迫必辦之事。現在卻提也不提。只是將大清中樞還有行政能力的衙門全部集中在新總理衙門手中,集中精力辦理籌餉練兵之事!根本穩固,才談得上其他進一步改革的政策!
清流盤踞的御史科道這些,他也碰都不碰。這些人嘴巴大,還不如先養着,省得麻煩。
關於遍佈大清中樞旗員的問題,他也和軍機處幾個滿軍機反覆商量過,拿出來的法子總算說得過去。各衙門不再死守滿員編制的舊例,每個衙門滿漢各配一套班子,薪水靡費就不用說了,可是滿漢兩堂官互相扯皮,就不知道要誤多少事情!現在他的態度,就是要通過新總理衙門包攬把持一切,營造出干擾最小的情況,集中精力至少先渡過眼前難關!
滿員如果失了差使,但凡是五品以上,都送到新成立的國族宗室臨時差遣衙門裏頭養起來,至少待遇不會少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