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奧斯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事情果然如徐一凡所料。不管是清廷,還是李鴻章,對於他,還有一個多月前引起老佛爺震怒的那樁事體,都是抱着推麻煩,還有等着他自生自滅的態度的。
這種龐大僵化的官僚體系對於麻煩事務得過且過,有時候還裝鴕鳥的態度,他是再熟悉也不過了。
所以……他的特旨道臺,禁衛軍試辦練兵處幫辦委員的頭銜上,又多了一條南洋宣撫籌餉委員的頭銜出來。反正只要不出圈兒,他這個二桿子道臺,就可着他折騰吧。反正誰也沒指望他能籌出餉來。
就連掛着南洋通商大臣頭銜的兩江總督劉坤一,對邸報上這個消息,多關注一點兒的心態都欠奉。
整個帝國上下,如他所料一般死氣沉沉,得過且過。
應該說李鴻章還是記人好處的,雖然不給他餉,也刻意排擠他出淮系根本的那個圈子。根本不給他實際弄權的資源。但是要奏調隨員準隨員,北洋捐務總局也弄了一大堆空白官照實收,封典,追贈文書給他。
在清末,在南洋出售這些官照封典功牌,本來就成了一樁生意。南洋華僑,雖然已經離開故土幾十上百年,但是親友互拜,老人下葬,還是願意翎頂輝煌,袍帽儼然的往來。老人入土,不打幾塊什麼大夫,什麼恭人的牌子,大家都不好意思出門兒。
勸捐的委員南洋到處在在皆有,有的有名義,有的沒名義。不過誰也沒有這次徐一凡動靜大。他奏調了整整六十名隨員,是上諭明發的宣撫勸捐委員!
當然,官場裏面對於他二百五的呼聲就更高了一些兒。勸捐本來就是賺頭不大的生意,再帶那麼多人,一路上火輪船加上人喫馬嚼的。這澆裹跟賺頭比起來賠本賠大發了。他這個道臺在天津官場是更加的路人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