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奧斯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槍聲仍然如爆豆一般的響着,彈雨如織,再加上行營炮的炸開的煙柱,在山坡上升騰起一團團的煙霧。
槍聲之後,響起的是喊殺聲!
日軍穿着黑色軍服的屍體,谷個子一般的倒在山坡上面。鄰近塹壕線的地方,更是層層疊疊,觸目驚心。可是山坡下面湧動的,仍然是一波波的日軍人浪!
兩個聯隊,近四千官兵,如驚濤駭浪一般,反覆的衝擊着慈山一線,控扼着官道的主陣地,一波方退,一波又至。付出了那麼多犧牲,如果在短時間內再衝不開眼前防線,他們就只有等着後續部隊趕上來,將輜重帶過來。可是等第三師團後續部隊上來,那徐一凡的兵差不多也該到了,那時就只有一個完字兒。既然都已經賭博到了這種地步,那麼也只有賭下去!
這四千官兵,三天強行軍不算,這強攻也打了快兩天了,節節死傷,節節艱難的前進。聶士成部雖然在淮軍當中素稱敢戰,但在川上操六等人看來,並不是一個不可擊破的對手。
對淮軍的戰力評估,當初第五師團還在高歌猛進的時候就已經傳回了大本營,作爲大本營陸軍幕僚長的川上操六自然也仔細研讀過,更別提他還是一個周遊中國大部,潛心研究中國軍政兩途多年的清國通!
那份報告還是現在已經成爲日本“護國”神靈山縣有朋一字一句寫出來的,大概也是這明治重將最後能給他們帝國報效的了。
“……步兵經常好像二百乃至五百一羣,這一羣裏必有大旗兩面(清軍營建制——奧斯卡注),並有六厘米炮兩門,攜帶的兵器全是毛瑟槍格拉槍等優良步槍,必定在散開後射擊爲常規……他們經常用的隊形是在散開後的一隊中揮舞大旗開火,開火爲隨意射擊,並沒有一齊射擊,他們的隊形到處都有薄弱的一線,沒有預備隊。但是稱爲總預備隊的,是經常擔任總指揮官的護衛,在散兵線的後方若干米的位置上。退卻的時候,這個預備隊先退,散兵則無秩序的潰逃……也許是不善於射擊,也許是不善於測量距離,也許是時間與演習在射擊上有很大的差異,其子彈多從頭上通過,達到很遠的距離。他們不考慮利用地形地物,從不用跪射,臥射,一律站着射擊,這是經常爲了保持隊形的整齊,便於他們能力不強的軍官掌握,否則他們很快就會停止射擊潰退……淮軍所部,只有聶士成所部有堅定射擊到底的勇氣,但是當我軍在付出不大的傷亡(因爲他們射擊技術的拙劣),逼近並且亮出刺刀的時候,清軍每次都轉入崩潰,無一例外……(以上摘自日人龜井茲明所著《甲午戰爭親歷記》,1955年中華書局版,高永學譯——奧斯卡注)。”
川上操六的黑眼圈已經很深了,嘴脣也被戰場的硝煙渲染得乾裂起皴,他舉着望遠鏡一動不動的卓立在戰場上,只是在心裏不斷的默唸着他早就背下來的這份山縣有朋用生命換來的報告。可是今天,眼見到了即將突破的最後關頭,聶士成所部,卻已經和他的認知完全不同!
日軍已經竭盡了最大的努力,他們服從而堅韌的官兵忍着疲憊飢餓,透支精力發起一波又一波的衝鋒。而聶士成所部不僅學會利用戰壕跪射臥射,不僅如報告所說的射擊到底,在日軍撲到他們面前的時候,居然也堅定不退,用刺刀,用大刀,和他們混戰成一團!一次次的將以爲達成突破的第三師團這兩聯隊的忠勇官兵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