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緒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時間老人的腳步走到了2002年,這一年是我從文道路上的又一個新起點。
早在1997年7月,國家在楊陵成立了“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這是全國第一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具有非凡的意義和影響力。時隔五年,2002年7月28日,楊淩示範區文聯和楊淩示範區作協成立。時任示範區黨工委、管委會的主要領導悉數出席成立大會,時任陝西省作協主席的陳忠實先生和時任陝西省文聯副主席的肖雲儒先生也受邀參加了此次大會。陳忠實先生在成立大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祝詞。
這裏我必須說說王啓儒先生。啓儒先生官閒喜弄文(雷達先生語);後來,他做了區委書記,成爲一把手,工作繁忙,就很少寫文章了;再後來,他到了年齡退休了,有了充裕的時間,讀書和寫作成爲他新的工作。
這些年,先生先後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夜的迷茫》,中短篇小說集《殘月如鉤》,長篇小說《風雨前程》,散文集《悠閒絮語》,以及文史作品集《遙遠的文明》。先生擅長寫作農村題材小說,他的短篇小說《殘月如鉤》(《殘月如鉤》是短篇小說,後收入王啓儒先生的中短篇小說集《殘月如鉤》一書)很厚重,很有思想容量和藝術感染力;短篇小說《昨夜的月亮》描寫得如詩如畫,很有經典品質。這兩篇作品都被列入大學教材。我曾設想過,如果先生不去從政,全身心地寫作,一定會是一位優秀的作家。
退休後,先生在寫作讀書之餘,爲籌備成立楊淩示範區文聯和作協四處奔波和呼籲。楊凌不僅是農科城,也是文化城,沒有文聯和作協不成體統啊!在先生不遺餘力的努力下,楊淩示範區文聯和作協終於成立了。先生當選爲第一屆楊淩示範區文聯主席、作協名譽主席,我當選爲第一屆楊淩示範區文聯副主席、作協主席。
會後有文藝演出助興,陳忠實老師和我坐在一起,我們幾乎都沒看演出,他一直與我親切交談。此前我雖然與陳老師見過面,但從未長談。陳老師詳細詢問我的生活狀況和創作情況,我一一作答,並告訴他,我的首部長篇小說《昨夜風雨》即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而且被一家影視公司改編爲電視連續劇,正在拍攝。陳老師十分高興,鼓勵我多讀多寫,持之以恆,將來纔會有更大的收穫。陳老師的叮囑,至今猶在我耳畔。
第二天,楊淩示範區作家協會(以下簡稱楊淩示範區作協)主席團召開理事會,大夥兒一致認爲作協必須辦一份刊物,一來給會員提供一塊筆耕的園地,培養文學新人成長;二來可以團結區內外的作家和文學愛好者,打造楊凌的文化名片。刊物定名爲《楊凌文苑》,王啓儒主席任顧問,我擔任主編,楊淩示範區作協副主席李斌成、胡照普任副主編。我們當即打報告申請辦刊經費,請王啓儒主席報送楊淩示範區有關領導。
是時,王主席剛從楊陵區委書記的位子卸任,餘熱尚存,而且時任楊淩示範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的孟建國先生十分熱愛文學(他被聘爲楊淩示範區文聯第一屆名譽主席),楊淩示範區文聯和作協就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有孟主任的大力支持,有王主席的親力親爲,報告很快就批示下來,並給予了我們一定的辦刊經費。
《楊凌文苑》創刊號於當年11月出刊,封面圖片是一雙大手捧着破土出芽的幼苗,寓意不言而喻。我們請楊陵書法家彭保衛先生題寫了刊名。
如今彭保衛先生已經作古,令人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