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龍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方纔衆人談論和氏璧的時候才曾經說過,這件傳國之寶自晉朝司馬氏衣冠南渡之後,就一直掌握在南朝皇帝手中。宋齊梁陳,傳承有序,先後不絕。但是之後隋文帝楊堅發大軍南征,陳後主陳叔寶投降。隋軍在皇宮中到處搜索,掘地三尺,卻始終找不到和氏璧。
爲什麼會這樣?唯一的答案,就是和氏璧事先已經被人帶走了。但,究竟是什麼人帶走了和氏璧呢?
宋閥堅持漢人正統,認爲隋文帝楊堅是胡化的漢人,血統不純,所以儘管屈於大勢暫時臣服隋朝,但那隻屬於表面功夫而已。當今天下一片大亂,到處義軍烽起。其中有好幾支義軍,都是宋閥暗中支持的。和氏璧關係帝位正統名分,雖然不可能當真得了和氏璧就得到天下,但有了和氏璧更容易招攬人心以及增加名望,卻是不爭之事實。故此宋閥對和氏璧的下落,一直非常關心。
多方打聽之下,宋閥終於知道了當年和氏璧之所以失蹤,似乎和慈航靜齋有關。但究竟實情究竟是否如此,詳細情況又是如何,則一概不得而知。可是此刻想來,慈航靜齋和南陳皇室一向毫無瓜葛,即使亡國在即,陳後主以及陳朝皇室中人,又爲什麼要把這傳國重寶交託給一羣非親非故的武林人士保管,而不是自己找人把它祕密收藏起來,以備將來複國之用呢?不管怎麼想,後者方纔更加符合情理吧?
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陳朝即使亡國在即,皇宮當中,應該仍不乏忠於陳朝皇室的高手。在這些高手的保護之下,一名皇室遺孤——更有可能是遺腹子——帶上傳國重寶和氏璧祕密出逃,然後輾轉送往嵩山少林寺,讓他在寺內長大學藝。待得這名陳朝皇室後裔長大成人,恰好又遭逢昏君楊廣倒行逆施,搞得天下大亂,眼看又要亡國了。於是陳朝皇室後裔帶上和氏璧重出江湖,意圖恢復祖宗江山……這樣一番故事,豈非合情合理,更有說服力,更容易令人相信嗎?
南陳滅亡,是陳後主禎明二年的事,也就是公元589年。到隋煬帝大業十一年,就是公元617年,不多不少,剛好二十八個春秋。正正和陳勝所說的自己年紀對上了。
再加上,陳勝說話中同時混雜有河南中州以及嶺南兩種口音。兩種口音分別從哪裏來的?不用多說,前者是少林寺的僧人們耳濡目染而來,而後者,當然就是從南陳皇室之中,那些出身嶺南的大內高手們身上感染來的了。
陳勝本來根本無意冒充什麼陳朝皇室後人,可是事情偏偏就有這麼巧。和氏璧、嶺南口音、還有年紀,無意之間,一切居然全部都若合符節,別人想要不往這個方向想,竟也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