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菜框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及並天下,天下送徒七十餘萬人”和“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驪山”,就是說統一天下後秦始皇就弄了70多萬人,分兩撥分別去修阿房宮和秦始皇陵。
《漢舊儀》中也寫了一句“使丞相李斯將天下刑人徒隸七十二萬人作陵”。
反正不管時間從哪年開始修,史料中人數是70多萬沒錯了,不然李白也不會在《秦王掃六合》裏寫道“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但仔細一想當年秦國滅楚是先敗後勝,20萬不夠派了王翦的60萬大軍,如果秦始皇陵是秦王繼位就開始建的,哪個皇帝會在派20萬去攻敵的同時派70萬人去給自已修陵?
即使是統一天下後還有萬里長城、秦直道和秦馳道,不僅有秦50萬大軍攻百越之戰,30萬軍隊北守匈奴要道,晚年的秦始皇還在求長生不老,陵墓的竣工也不能比駕崩早,所以70萬人的說法在秦始皇死後,秦二世趕工秦始皇陵時纔可能是這個規模。
換句話說,就是從《史記》到《秦王掃六合》,司馬遷把樓給帶歪了,導致後世對嬴政的評價有失偏頗。
當然徭役過重也確實是秦王朝一個不爭的事實,不然爲什麼那麼多人跟着起義不是,至少是在秦二世。
而阿房宮呢,他從秦始皇35年纔開始修建,杜牧的《阿房宮賦》中說是項羽燒了阿房宮也是樓歪了,項羽燒的是咸陽宮。
根據2002年的考古,阿房宮在秦朝滅亡時還沒建好,只是個爛尾樓,這個爛尾樓也成了伴隨秦始皇2000年的污點。
據《史記》記載,宮殿東西500步,南北50丈,可容納萬人,數50丈高的旗幟,既然是個爛尾樓,描述如此確鑿,那司馬遷要麼看過圖紙,要麼親自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