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袁世凱之所以主張參加這場戰爭,是把寶押在了協約國集團能夠很快贏得勝利上。他一來希望通過參戰取得一定的勝利,提高剛剛成立的中華帝國的國際地位和聲譽,二來寄希望於戰後以戰勝國的身份廢除當年清朝政府和列強所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爲中國以後的發展掃清障礙。但當中國真正參戰之後,袁世凱卻發現,情況比他之前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爲了保證中國軍隊出征歐洲取得勝利,袁世凱差不多是竭盡全力的進行了參戰準備,組織十萬人的陸軍精銳部隊遠赴歐洲,希望能夠取得幾場象樣的勝利。但康佈雷戰役的結果卻表明,勝利的代價未免太大了。
中國軍隊在這頭一場戰役中就損失了一萬多官兵,如果這場戰爭曠日持久的打下去,還不知道將有多少中國人戰死沙場。
而另一個要命的問題是,以目前中國的國力,想要維持一支總數10萬人的部隊在海外長期作戰,無疑是相當喫力的。
“美國政府已經同意幫助我國訓練更多的軍隊,並提供相應的物資裝備援助。”首相楊度說道,“內閣目前正在對美國方面提出來的軍事合作提案進行討論。”
“說白了就是咱們出人,他們出槍出炮,讓咱們替他們打仗。”袁世凱無奈地嘆息了一聲,“那位威爾遜大總統也是怕死人太多,不好向國內民衆交待,纔想出這個主意的。”
聽了袁世凱的話,楊度的臉上現出了一絲苦澀。
作爲和美國人的直接交涉者,他何嘗不明白美國人的意圖?
在康佈雷戰役中,美軍傷亡人數雖然遠比英軍和華軍少,但也令美國人心驚不已。而美國人事先也對這場戰爭可能帶來的傷亡估計不足,迫於國內孤立主義勢力的壓力,威爾遜纔想到要利用中國豐富的人力資源的。
美國於1917年正式參戰之前,國內所作的準備工作可以說是很差的。當時美國的人口已經超過了一億,但美國所有的武裝人員加起來卻只有少得可憐的196000人!其中76000人是陸軍的正規軍,其餘的都是國民警衛隊。美軍的武器裝備不是過時,就是沒有。和中國一樣,美國也沒有單獨的空軍,陸軍的不到60架飛機是通訊部隊的一部分,這些飛機的性能很差,連執行偵察任務都是不怎麼靠譜的。和戰爭開始時英法俄三國的情況相似,美國陸軍的精銳是用馬刀劈砍的騎兵部隊,美國的軍事工程人員從來也沒有考慮過諸如象坦克等武器的製造藍圖(這一點連中國都比不上)。美國政府的軍事首腦也不瞭解軍、師或旅的組織情況。自南北戰爭以來,美國陸軍仍然保持以團爲單位的建制。美國陸軍從裏到外沒有一個人曾受過塹壕戰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