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但當沈鴻烈風塵僕僕的趕到紐約,親眼看到那艘已經完成了全部舾裝的巍峨鉅艦時,不由得流下了激動的淚水,而所有的疑慮,至此煙消雲散。
在和那位造艦監督林鬱菁博士幾次暢談之後,他才知道,這些艨艟鉅艦的誕生,和那個叫楊朔銘的年輕人,有着怎樣的聯繫。
而現在沈鴻烈也想不明白,身爲“全國實業督辦”的楊朔銘,是怎麼弄來這購艦的大筆資金的。
但不管怎麼說,中國海軍艦艇“一步登天”式的升級換代總是令人興奮的現實,對於這些“細枝末節”,沈鴻烈也不願意再去費心思了。
從那時起,沈鴻烈便將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這艘戰列艦上。
由於英國自日德蘭海戰後迫切需要大型戰艦保衛本土,爲了讓這六艘整齊簇新的新式戰列艦儘快發揮作用,中美英三國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完成了相關的合作辦法,而中國海軍官兵們也深知責任重大,在“爲國爭光”思想的激勵下,開始了刻苦的訓練。在老牌海軍大國英國和新興海軍強國美國的幫助下,中國海軍戰列艦隊很快便完成了相關的訓練科目,在到達英國之後,已經初步具備了戰鬥力。
在中國戰列艦隊到達英國之前,爲了防止德國陸軍在海軍的掩護下在英國登陸,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的主力就應英國政府的要求緊急進駐英國本土,美國海軍先後派遣“內華達”號、“俄克拉荷馬”號、“賓夕法尼亞”號、“亞利桑那”號四艘戰列艦到達英國,會同英國海軍實施海上防守作戰(美國人對德國公海艦隊在日德蘭海戰的強悍表現也感到恐懼),在得知美國海軍和日本海軍到達後,面對重新具備了一定實力的協約國海軍兵力,德國海軍再次採取了日德蘭海戰以前的“打了就跑”的戰術,對英國本土實施破壞性的襲擾作戰,由於各國海軍號令不一,德國艦隊先後和美國海軍及日本海軍發生過數次遭遇戰,但結果都以交戰雙方的怯戰圖而告終。
爲了能夠重新奪回制海權,維持對德國進行的海上封鎖,在英國的倡議下,協約國方面成立了海軍聯合指揮部,統一協調指揮中美英日四國海軍作戰,英國“大艦隊”司令貝蒂擔任總指揮官,但到現在爲止,這種史無前例的“混合搭配”作戰所取得的戰果卻乏善可陳。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爲協約國海軍高層對兵力不足的擔憂,擔心以現在的戰列艦兵力不足以對抗德國海軍,但在六艘中國戰列艦到來之後,這種擔憂便不復存在了。
以這六艘新式戰列艦的實力,消滅整個德國公海艦隊似乎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