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儘管困難重重,但當時的大總統袁世凱同樣出身北洋,對於甲午之敗有着切膚之痛,他考慮再在三,還是儘量的想方設法加強海軍的建設。並着手調撥款項,先將清朝在海外所購置的無力續款的艦艇尾款付清,使這些艦艇大都順利的開回了國內,加入到了中國海軍的陣列當中。
袁世凱的行動給了劉冠雄等中國海軍將士以極大的鼓舞,他們堅信政府財力充裕後一定會撥出鉅款用於海軍建設,決定不能錯失良機,而應進一步加大購艦計劃的規模,增加資金請求的額度。
劉冠雄之所以如此,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從甲午戰敗之後,日本對中國步步緊逼,很大程度上依仗的,就是強大的海軍,劉冠雄的海軍建設方案,實際上是將日本海軍定爲假想敵的擴張計劃。
但劉冠雄心裏也明白,這樣的海軍擴充案,裏面不光有戰列巡洋艦,還有一打裝甲巡洋艦和爲數衆多的輔助艦艇,所耗費的資金完全超出了中國的財政承受能力,是不可能被批准的。但劉冠雄和大家的想法是,不管提交一個多大規模的擴充案,毫無疑問都要“打折扣”,與其因爲“打折扣”而什麼都得不到,倒不如把海軍擴充案的規模再做得大一點,好在“打折扣”之後能夠給海軍多留點實際的東西。
新的制艦計劃將從10年分期付款建設改爲了9年,並列入了一口氣購買8艘戰列巡洋艦的方案,單艦噸位也提高到了28000噸,僅此一項預算開支就超過了2億銀元!
而讓劉冠雄驚奇不已的是,最終袁世凱竟然批准了這個看起來象是“畫餅充飢”的海軍建設計劃!
如今袁世凱已經做古,當年他對此究竟是如何想的,現在誰也不可能知道了。
劉冠雄隨手翻看着這些舊檔案,突然,從檔案的紙頁當中,掉出了一張艦船的設計線圖,劉冠雄拿起這張線圖看了起來,一雙手不自覺的顫抖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