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得到這些消息之後,日本人對此極爲不安,他們非常害怕中國軍隊的不斷擴張和強大會“造成有損日本帝國利益的不利影響”,但因美國堅持其要讓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戰略,日本只得讓步,雖然他們在暗地裏仍不停地製造麻煩,並禁止裝載中國軍隊的船隻在日本本土停留。
日本人的背後使壞並沒有阻止中國決心在這場戰爭中爲自己贏得大國地位的意志,中國政府隨後表示願意再提供50萬人給美國——反正中國的人力資源是世界上最豐富的。這次派出人員主要來自江南地區,很多都是裁撤下來的土匪出身的老兵,而他們的戰鬥力是相當強悍的。美國人和英國人都對中國政府的行動非常滿意。
經過談判和協商,最後決定將這50萬人全部拉到中東和北非進行訓練。而且這一次,所有將級以下軍官都不再由美軍擔任,但美軍仍然保有對這支部隊的完全的人事任免權,並可以直接槍斃少校以下級別的官兵。美國人打算用這些中國軍隊參加對歐洲大陸的進攻。英國軍方也贊同美國的提議,經過多次的戰鬥,他們已經相信經過歐洲人訓練過的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同時英國人也擔心這麼多的中國人跑到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來會鼓動起當地“危險的民族主義情緒”。(直到反攻開始前,美國人才發現,英國部署在中東的各個軍團純粹都是空架子,每個軍團真正的兵力只相當於1個旅而已——這體現了英國佬一貫的原則:要騙敵人就要先騙自己人。)
首批參加反攻行動的中國軍隊被派到了陷入僵局的意大利半島,其中剛剛完成整編的5個步兵師以出色的表現贏得了美英軍隊的更多信任。第二批4箇中國師參加了在法國南部的“凱旋”登陸作戰。由於在意大利作戰的中國軍隊傷亡很大,美國政府和中國政府協商後,同意後續的部隊採用輪換制派出,以6個月爲週期輪換前線部隊以保留富有經驗的戰鬥骨幹。
在歐洲參戰的中國部隊普遍受到重用,在法國中南部地區防守的中國軍隊曾被捲入到一場德軍的大舉反擊之中。在左翼的美軍被德軍沖垮,右翼美軍第106師的兩個團投降,師長也下落不明(在前線被德國坦克俘虜了)的情況下,兩個中國師仍出人意料地堅守在德國第5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的進攻接合部上,有力地牽住了德軍的進攻腳步。被激怒的德國人被迫把已經繞過去的尖銳矛頭重新調了回來,大批坦克隆隆駛來,向這些中國師壓了過來,兩個中國師實際上已被合圍,而且無法得到後援。但令人震驚的是,利用有利地形防禦的中國步兵在幾乎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硬是頂住了德軍的猛攻,並利用夜幕的掩護,成功從德軍兩個師鬆懈的防線中無聲無息地鑽了出去。當這些中國軍隊重新向他們的美國指揮官報到時,美國將軍和他的參謀人員都驚呆了——兩天前他們已經向上級報告,這兩個中國師已經被德軍“全殲”。
尷尬的美國人來不及解釋,立即把這些中國軍隊重新派往戰場,在新的戰場,中國戰士們再次勇敢地面對德軍的進攻並進行了勇猛的抵抗,再次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然而,在戰役結束後,美國軍方卻死不改口,仍然在報告中聲稱兩個中國師被強大的德軍“擊潰”,一些美國軍官爲了推卸自己戰敗的責任,甚至聲稱中國軍隊“未經許可就放棄了陣地,一些部隊零星突圍,並被美軍及時收編”。有趣的是,德軍的戰報裏也大言不慚地提到他們成功地“殲滅”了兩個頑強的中國步兵師,並俘虜了一箇中國師的美國師長;雖然“這些狡猾的東方人扔掉武器後分散跑進了叢林,逃脫了德軍的圍捕,但他們作爲一支作戰部隊已經不復存在了”。只是到了戰後,那位從德軍戰俘營裏放出來的美國師長憤憤不平,爲了他自己的名譽與美國軍方打起了筆墨官司,對外人當然是聲稱要爲他“英勇的中國部下”平反。這位師長後來還寫了一部回憶錄,重點介紹了中國軍隊在歐洲戰場上的英勇戰績。不過,他把一切都歸功於中國軍隊所受到的美國式訓練和領導,以及他本人平時對中國部下們的“英明教導”和“嚴格錘鍊”。這份回憶隸曾經在後來的“巴黎和會”上被列爲中國爲協約國事業所做貢獻的重要證據之一。
除了作戰人員外,中國政府還向歐洲提供了大量的勞工。數百萬喫苦耐勞、忍辱負重的中國勞工爲協約國的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勞工不但爲協約國軍隊提供後勤保障,建造和挖掘工事,還有相當多的人進入到了英國和法國的工廠之中,他們以中國人特有的聰明和極強的接受能力,很快便成爲了不輸於白人的熟練工人,這些成爲產業工人的勞工極大的加強了因“失血”而運轉不靈的英法工業生產。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中國勞工進入到農業生產領域之中。
隨着以中美軍隊爲骨幹的協約國軍隊的不斷反攻,以及德軍在第二次索姆河戰役的毀滅,戰爭的風向迅速轉了過來。在意大利退出戰爭的消息傳到日本時,立即在日本引發了一場政治大地震。在野的各黨派向執政的“藩閥內閣”發動了強有力的挑戰,他們利用國內重新膨脹起來的仇華情緒和民衆對政府的不滿進行發難,拉攏部分對政府的“軟弱”感到憤慨的一些中小黨派,威脅將在議會里對政府提出不信任案。在內外壓力下,日本首相寺內正毅對他的內閣成員們宣佈:“我們必須要打仗了,先生們!”(原來以前的參戰只是裝裝樣子,並不是真打)內閣立即通過了追加軍費預算和全國總體動員令,並正式向美國尋求20億美元的戰爭貸款。
作爲交換條件,同時也是爲了能更好的“下山摘桃”,日本政府同意向歐洲戰場提供10個師的部隊,從訓練補給、人事任免到作戰指揮都完全交由美軍負責,作爲參戰部隊直接調往歐洲參加戰鬥。不過,日本陸軍部不同意把10個師就這樣拱手交給美國人,日本政府裏也有不少人害怕美國會把這10個師當炮灰使,以日本人的鮮血來換取美國大兵價值昂貴的生命。爲此,日本軍方遲遲不肯讓步,堅持要先得到貸款後再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