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湯薌銘是湖北浠水人,字鑄新,清光緒11年(1885年)出生於南涼鄉牛黃蕩,幼年時因家遭兵燹,父親湯聘莘靠舉債渡日,幸曾祖父湯英信重振家業,湯薌銘纔有條件完成學業。清光緒29年(1903年)湯薌銘畢業於武昌文普通學堂;同年參加湖北鄉試中舉人,湯薌銘立誓以武力振興中華,於是放棄入京會試,考入福建船政學堂。
清光緒30年(1904年)科舉廢除,湯薌銘因學習成績優異,被保送去法國留學,但卻遭到全家的反對,幸而得到大哥湯化龍的支持,方使其得以成行。湯薌銘在法國學習結束之後,又轉赴英國進修海軍。清宣統元年(1909年)湯薌銘結束留學生涯返回祖國,歷任“鏡清”號巡洋艦輪機長和“南琛”號巡洋艦艦長,清宣統2年(1910年)湯薌銘便升任海軍統制薩鎮冰的參謀長。
武昌起義後,湯薌銘奉命隨薩鎮冰率艦隊前往湖北,協助清陸軍大臣蔭昌反攻武漢;後又奉命改駛九江參戰。湯薌銘在九江收到大哥湯化龍“早日反正,以立殊功”的密函,當即響應湯化龍的號召在“海容”艦召集各艦軍官密謀起義,被各艦代表推爲起義艦隊臨時司令;薩鎮冰見軍心已經動搖,則悄然離開艦隊去了上海。湯薌銘接管了艦隊指揮權,立即下令起義艦隊復駛武漢,遊弋於漢口外江面炮擊清軍,阻止清軍渡江,由於起義艦隊在作戰中屢次擊退清軍,牢牢遏制了清軍渡江,有力的支援了武昌起義軍。武昌起義得以成功,海軍可以說功不可沒。
而那時的湯薌銘,指揮作戰的,是排水量不到3000噸的德國造防護巡洋艦“海容”號。
在那幾次的戰鬥中,“海容”號雖然屢立戰功,但也在清軍的炮火攻擊下損壞嚴重,最後不得不到上海大修。
如今的湯薌銘,站在排水量超過五萬噸的“民生”號戰列巡洋艦上,心中的感受,難以用言語形容。